正文 第46章 經典故事(2 / 2)

從不擺架子

泰戈爾的名氣漸漸大了,可他還是感到很痛苦,因為他經常看到窮人的生活很悲慘,深感印度社會製度不合理,必須改造,他認為要改造社會,首先要從教育做起,培養有道德有修養的文明人。

於是,泰戈爾創辦了一所新式小學。泰戈爾對孩子非常親切、平等,從不擺校長的架子。

一天,幾個孩子悄悄走進他的房間,看到泰戈爾搖頭晃腦地在寫詩,一個孩子忍不住大聲笑道:“老師,你簡直像一個瘋子!”

泰戈爾回頭看到他們,也笑了,說:“是啊,我的孩子,詩人是比瘋子更瘋的人啊!”

泰戈爾的小學辦得很成功,受此啟發,他又創辦了一所國際大學。這所大學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學校成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博愛的詩人

泰戈爾不是一個狹隘的愛國主義者。他懷有一顆海納百川、心係萬物的博大的襟懷和愛。

他對於處在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下的各國人民都一貫寄予深切的同情,並盡自己最大能力給予支持。

20世紀30年代,當德、意、日法西斯在全世界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泰戈爾不顧身體的病痛,無數次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聲疾呼:“在我離去之前,我向每一個家庭呼籲——準備戰鬥吧,反抗那披著人皮的野獸。”

就這樣,直至1941年8月7日偉大的文壇巨匠泰戈爾在加爾各答逝世,他仍然一直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真誠對待朋友

1936年2月,泰戈爾在加爾各答作了3次有關教育問題的講演之後,就著手把自己早年的劇本《齊德拉》改編為歌劇,並親自指導排練。

《齊德拉》在加爾各答的上演贏得了普遍讚譽。接著,詩人帶領劇團訪問北印度做巡回演出。當劇團抵達首都德裏時,市政府提出為泰戈爾舉行市民歡迎大會,可是英帝國的行政長官竟然駁回了該項建議。

恰巧此時,當時身在德裏的聖雄甘地,目睹年老體弱的詩人為給自己的大學籌款如此艱辛地巡回演出,感到萬分不安。於是,他捐款60000盧比給泰戈爾在桑地尼克坦的國際大學,對此泰戈爾表示非常感激。

從德裏歸來之後,泰戈爾擔任了加爾各答群眾大會的主席。

在10月2日,為慶祝聖雄甘地的誕生日,泰戈爾組織了一次桑地尼克坦神廟的特別祈禱,真誠地為他一生最重要的朋友甘地獻上無限祝福。

泰戈爾與甘地的友誼一直被人們傳為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