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嚴守紀律:服從的基礎(1 / 3)

一個團結協作、富有戰鬥力和進取心的團隊,必定是一個有紀律的團隊。同樣,一個積極主動、忠誠敬業的員工,也必定是一個具有強烈紀律觀念的員工。可以說,紀律,永遠是忠誠、敬業、創造力和團隊精神的基礎。對企業而言,沒有紀律,便沒有了一切。

1.紀律--西點軍校的曆練之道

在西點軍校,具有很強紀律約束的軍事訓練貫穿在曆時四年的軍校生活之中,有緊張嚴格的夏季訓練,也有室內軍事理論訓練。紀律在西點軍校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西點軍校非常注重對學員進行紀律鍛煉。為保障紀律鍛煉的實施,西點有一整套詳細的規章製度和懲罰措施。比如,如果學員違反軍紀軍容,校方通常懲罰他們身著軍裝,肩扛步槍,在校園內的一個院子內正步繞圈走,少則幾個小時,多則幾十個小時。

關於這方麵的軼事有很多。

據說,艾森豪威爾到西點不久,就因為他的自由散漫而贏得了"操場上的小雞"的頭銜。原因是艾森豪威爾經常不得不接受懲罰,像小雞在田間來回走動一樣在操場上來回走步,隻是不如小雞那樣自由罷了。

紀律鍛煉主要是在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完成。西點認為,通過紀律鍛煉,可以迫使一個人學會在艱苦條件下怎樣工作與生活。比如日常的著裝訓練,由高年級學員管新生。他們一會兒下令集合站隊,一會兒又指令新生返回宿舍換穿白灰組合製服,限定在5分鍾內返回原地並報告。在整個過程中,必須無條件地完成指令,不得有任何借口。

很多經過西點軍校四年嚴格訓練的學員畢業後進入了企業,絕大部分人都在所服務的公司、企業創造了不凡的成績,締造了很多神話。這跟他們嚴格的紀律觀念是密不可分的。他們在公司、企業內部能夠成功地將這種紀律觀念灌輸給他們的每一個下屬,使整個團隊、每個員工都能夠嚴守紀律,高效率地工作。

一個團結協作、富有戰鬥力和進取心的團隊,必定是一個有紀律的團隊。同樣,一個積極主動、忠誠敬業的員工,也必定是一個具有強烈紀律觀念的員工。可以說,紀律,永遠是忠誠、敬業、創造力和團隊精神的基礎。對企業而言,沒有紀律,便沒有了一切。

當你的企業和員工都具有強烈的紀律意識,在不允許妥協的地方絕不妥協,在不需要借口時絕不找任何借口,比如質量問題,比如對工作的態度等,你會猛然發現,工作因此會有一個嶄新的局麵。正如偉大的巴頓將軍所說:"我們不可能等到2018年再開始訓練紀律性,因為德國人早就這樣做了。你必須做個聰明人:動作迅速、精神高漲、自覺遵守紀律,這樣才不至於在戰爭到來的前幾天為生死而憂心忡忡。你不該在思慮後才去行動,而是應該盡可能地先行動,再思考。隻有紀律才能使你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愛國之心不致白費。沒有紀律就沒有英雄,你會毫無意義地死去。有了紀律,你們才真正的不可抵擋。"

2.無條件接受領導命令

在企業裏,新員工要培養接受命令的禮儀和習慣。在大多數企業,工作是由上而下用命令的形式傳達下去的。領導向你下命令有製度上的需要,領導也有權有責任給員工下達指示,而下屬則有職責學會如何規範地接受命令。

通常情況下,在員工接受領導的召喚時,聲音應稍稍高於領導的聲音回答一聲"是",起身上前詢問領導:"有什麼事?"接到命令後說:"我知道了。"有問必答,並且答的要多於問的。這樣的員工才是準備好接受命令的員工。

不打招呼、不回答問題、態度惡劣,要麼說明這個員工根本沒有能力完成工作,要麼說明這個員工不服從命令。

服從上級安排是職員的第一美德,也是日後取得非凡工作成就的必備條件。現在很多公司要求職員一進公司就要接受種種培訓,學習並且認同企業的文化,嚴格遵守企業的各種規章製度。很多人認為這是多此一舉,並且極不用心地參加這樣的培訓。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任何人不經培訓都不能很好融入公司;進入一個新的公司,你就必須從零開始,首先學會服從於你的上司,服從於你的老板。

真正的服從應該是無條件地服從,應該是沒有任何借口的服從,隻有這樣才能產生驚人的力量。有些員工認為"對的就服從,錯的就不服從"。持這種觀念的人是錯誤的,服從應該是絕對的。如果上級的指令要經過你的判斷才能執行下去,這樣一來,豈不是你的判斷顯得要比上司更具權威?所以,服從者應該放棄個人的主見,服從於上司和組織,一心一意地去執行所屬企業的價值理念和指令。如果你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應該在上司發出指令前提出,如果你的意見沒有得到上司的采納,你也必須立刻去執行上司的指令,哪怕你認為是錯誤的。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員工的紀律觀念十分重要,有一位剛進企業的女員工因為忍受不了嚴格的製度約束,不肯接受領導下達的命令,便辭職走人了。這個女孩後來到好幾家企業工作,但都做不好,轉來轉去,現在仍然一事無成。員工若是沒有接受命令的習慣,就會像一盤散沙一樣自由行事,這樣企業就難有發展;隻有員工們團結一致,高質量地完成企業的任務,為共同目標而努力奮鬥,企業方能基業常青。

3.認同企業的文化和製度

所謂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所形成的經營理念、共同價值觀、群體意識和行為規範的總和,是企業的"軟競爭力"。製度是為規範企業發展和正常運行而製定的各種規章、各種約束和激勵機製,是企業的"硬約束力"。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和企業製度,都要對自己的員工進行規範化管理。

許多企業的管理者日益認識到"無形"的文化比有形的機器、設備對企業更為關鍵,"無形勝有形",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正成為眾多管理者的目標。

很多企業之所以文化建設流於形式,根本原因就在於文化隻存在於高層的頭腦中,隻存在於口頭表述中,沒有得到員工的理解和認同,沒有轉化為員工的日常工作行為。

海爾總裁張瑞敏在談到自己的角色時說:"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可見,對於企業高層管理者來說,如何讓員工認同公司的文化,並轉化為自己的工作行為,是關係企業文化成敗的關鍵。

一名優秀的員工,必須了解和認同企業的文化,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製度,在企業的指示下行動。那些不願意遵從企業政策規範的任性員工,認為"隨時可以辭職"的不穩定職員,以及冷眼旁觀的自私者,都無益於企業的發展。因此,初涉職場的年輕人應著重培養自己的上進心,認識到組織製度有助於規範的重要性,認同企業文化,以便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職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