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五節 製造假象的司馬懿
成大事不僅要有謀略,而且還要有在關鍵時刻隨機應變、果斷行事的能力,再加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策略,一定能把難事辦成、辦好。
這是我近幾日研讀《三國演義》,從司馬懿身上學到的一點。
那天,我去公安局找朋友,正巧遇到他審犯人。休息期間,他對我訴苦水:“那個犯人真是難辦,明明知道案子是他犯下的,但證據不足,他死不認賬。我真是拿他沒辦法,口水都快說幹了。”
“讓我試試怎麼樣?”我早就想嚐試一把當刑警的感覺,這次有了機會,自然不能放過。我把我的計劃說給朋友聽,他猶豫了一下便答應了。
我走進審訊室,看到那個拒不承認的犯人。我沒有直接讓他招供,而是和他談起了他的同夥。我說了很多他同夥的情況,我看得出,犯人的腿在抖。“這些你是怎麼知道的?”他問我。
“我自然有我的辦法,以後還會知道得更多。我告訴你這些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說,你冥頑不靈,可有的人想得開,不要以為所有的人都是死腦筋。你死扛著也沒用,反正該知道的,我們也都知道了。”我的話讓犯人腦門沁出了汗水,最後,他招供了。
“真是神了,你是怎麼做到的?”朋友事後請我吃飯。
“我跟司馬懿學的。”我大言不慚地答道。
人生如遊戲場,本身就是一種博弈,潛規則就是你的底牌。不懂潛規則之人要麼就是外行,要麼就是賭徒。外行總是抱怨自己的底牌不夠多,三下兩下就把自己的底牌給輸光了,然後無奈地做一個看客;賭徒則心存僥幸,風光一時,最終的結果還是血本無歸。唯有智慧之人,始終牢牢把握自己手中的底牌,防患於未然,所以總能笑到最後。
在中國曆史上,抓住機會成就大事的人物數不勝數。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擒孟達,就是勝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高明戰略抉擇。司馬懿製造假象,令孟達上當,就好像假裝已經抓住了犯人的同夥,並且製造同夥已經招供的假象,讓犯人自己心虛一樣。這樣,審訊就有了突破。
人都是自私的動物。在生活中,人性的弱點常常被演繹得淋漓盡致。你會看到這樣一些鏡頭:有些人在內心利益的驅動下,戴上偽善的麵具,成為一隻披著羊皮的狼;有些人當麵對你畢恭畢敬、恭維有加,轉過身去便開始說你的壞話;有些人表麵上誠惶誠恐,卻心懷鬼胎;還有一些人,他們並不是有意要傷害你,卻喜歡無中生有,傳播流言飛語……
如果能透過麵具看清這些人的真麵目,你就能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並掌控他們的思維動態。
人性小貼士
美國著名人際行為學家喬治?沃爾夫在《人的多麵性》一書中說:“你周圍的人,是一個複雜的組合群體。他們既是你必不可少的生活夥伴,又是你需要留心的對手。隻有靠自己的眼力和心力,才能‘解剖’其所言、其所想、其所行,否則,即使你的防護盾牌再堅固,也會被人射穿。”在人的世界裏,你必須了解人性的真相,學會讀懂和掌控人心。唯有如此,你才能識別各式各樣的陷阱和危險,提高自己做人辦事的眼力和心力,一步一步落實自己人生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