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待人之道:迎來送往有規律(6)(3 / 3)

後來,正式的談判開始,霍瑞成發現當他開始實施自己的方案時,羅剛雖然意見相左,但還是能夠積極給予支持與配合。於是一致對外,談判的進展還是非常順利的。

對方當然不甘心被霍瑞成等人牽著鼻子走,於是在最後關頭,他們又調整了思路,要求霍瑞成所在的公司滿足他們的優惠條件,而且,限期三天之內一定要給予答複。這個突然的變化讓霍瑞成、羅剛和小玉陷入了矛盾之中。

究竟應該怎麼辦?他們打電話請示領導,可是領導的回複也非常簡單,那就是他們三個人已經成為一個團隊了,出現問題的時候不應該尋找外援,應該根據情況積極擬訂方案並馬上實施。因為無論領導有多大的能力,但畢竟不在談判現場,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具體的情況。

霍瑞成隻能和羅剛、小玉商討對策。對於這個限期,霍瑞成認為這不過是對方在最後時刻的“困獸一搏”,他對羅剛說:“想一想,如果我們三天之內不答應他們的條件,他們也不可能在三天內尋找到新的談得比較成熟的合作方。我們如果答應他們,就會有大量的資金白白地丟掉。”

羅剛並不這樣看,他認為對方隻給了三天的時間,要求在三天內決定,就應該先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檢查對方的提議。可以在期限截止前,盡早向對方提出緩和的做法,可能的話,還可以依照對方的意願重新訂立一個期限,這麼做就可以免於成為對方所設定的期限下的犧牲品。

可是霍瑞成並沒有按照羅剛的方案執行,他果斷地向對方表明態度,談判隻能按照原來的條件實施。令人驚喜的是,對方按照霍瑞成的條件簽約了。

談判非常成功,回到公司之後三個人受到了嘉獎,而且得到了一筆豐厚的獎金。霍瑞成打聽到小玉和羅剛的獎金和自己一樣多,非常不滿意。領導就對他說:“雖然談判按照你的方案成功了,但是對於一個團隊來說,三個人的功勞是平等的。小玉負責了你們三個人的全部行程安排,而且在你和羅剛兩個人之間打圓場,彌合裂痕。而羅剛最後想的方案也是非常穩妥的,給你提供了另外的一種思路。所以,獎金的分配是合理的。”

小芬就是如此,剛參加工作沒多久,覺得自己和周圍同事非常親,大家每天一塊兒上班,說著笑著就把活幹了,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飯,就像大學裏的密友。於是,她認為既然是朋友,自然無話不談,尤其是發牢騷的時候。

她跨越了同事的距離,和大家聊起了公司的事,某某做事非常專斷,某某假謙虛,某某處事不公正……誰人背後不說人,小芬不覺得自己卑鄙。然而沒多久,小芬的議論從各個渠道有了反饋,在她口中的那些人看來都聽說了小芬的這些評論,有的對小芬怒目而視,有的暗暗給小芬準備了小鞋,有的幹脆把她當透明人。

小芬驚詫、憤怒、傷心,最後卻發現連傷心都找不到理由。畢竟再親密的同事也不是朋友,談不上背叛,同事是你的,也是大家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距離是一種最好的安全,作為別人的親密同事,我們要珍視他人的信任,說話之前多思考,不要泄漏有損同事利益的消息。同時,和親密的同事相處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懂得辦公室的閑聊也不能太隨意,不輕易評判別人的過失是對同事的尊重。

很多人誤以為,職場是個人利益的爭鬥場所,“團隊”隻是做戲,其實,團隊的必要性應該引起每個人的重視。舉個例子來說,即使在團隊中有人缺少經驗,但是他任勞任怨,沒有人有權力可以蔑視他的辛勤勞動。況且,一個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包下來。

也許很多時候,個人處於集體中會感覺到壓抑,實際上良好的團隊氣氛不會限製個人發展的自由,除非個人過於強調個性,沒有一顆謙虛的心,看不到別的成員的幫助與支持。人際關係能力是綜合性的概念,它能細小到在麵試時你描述一件事情的語氣、方式,也能擴大到你在團隊裏的合作性……這些都是一個人長期工作表現出來的素養。

所以,隻有在團隊中保持謙虛的心態,才能真正和團隊一起做第一。0000前言快速高效打入他人內心世界特別特別管用的職場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