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孫子談戰爭(1)(2 / 3)

慎交——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

[原文]

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孫子兵法·軍爭篇》)

[今譯]

不了解諸侯列國的戰略意圖,就不能與其結交。

[曆代論引]

曹操曰:不知敵情謀者,不能結交也。

李筌曰:豫,備也。知敵之情,必備其交矣。

杜牧曰:非也。豫,先也;交,交兵也。言諸侯之謀,先須知之,然後可交兵合戰;若不知其謀,固不可與交兵也。

梅堯臣曰:不知敵國之謀,則不能預交鄰國以為援助也。

[兵法劄記]

孔子說的這句“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實質是在論述“知友”的原則。作戰時的“知”,除了要“知彼知己”、“知天知地”,還應當“認識盟友”。孫子強調,能結交為盟友的人就要知其政治意圖、戰略企圖,知其政治立場。盟友的政治意圖、戰略企圖可能並非與己完全一致,但也並非與己完全對立,所以就要在知“友”之“謀”時,預先製訂與其結交的方針、原則。

秦國在春秋初期還是一個建國不太久的小國。經過多年的經營,秦穆公時,秦國已具備了較為強盛的經濟力量。於是,穆公開始積極展開對外軍事、********,即位不久就跨過黃河,滅掉了茅戎。然而,秦國要向中原發展,首先接觸的便是晉國。

當時,晉獻公也正在掃滅周圍的小國,開始為晉國圖霸奠定基業,國力日盛強大。如何與晉國交往?秦穆公經過一番思索,決定采取聯姻的策略,與晉國建立和友好的關係。於是,穆公讓大夫公子縶代其向晉獻公求婚,請求晉侯將長女伯姬嫁與穆公作夫人。穆公的請求得到了獻公的應允。由此秦晉兩國以婚約為紐帶,和好相處。晉獻公死後晉室發生****,秦穆公還支持公子夷吾平息****,並擁立夷吾為君,即晉國惠公。

秦晉聯婚還使秦國得到了兩位有才華的人:蹇叔和百裏奚。百裏奚是虞國的大夫,晉滅虞時當了俘虜,獻公把他作為女兒的陪嫁奴仆送給秦國。隨後,百裏奚推薦他的朋友蹇叔為上卿。秦穆公得百裏奚、蹇叔二人輔佐,國家大治,國力更強,便向東發展,爭奪霸權。

聯姻外交,利用姻親紐帶鞏固雙方的關係,這一謀略自十至今都被世人推崇和選用。通過姻親紐帶建立起來的關係,一般來說,比較牢靠,即使有裂痕也較容易修補。當然,這要排除美人計式的姻親,美人計與聯姻外交的區別在於,美人計意在迷惑對方的視聽,消磨對方的誌氣,削弱對手的威望,最後達到俘獲對手;而聯姻外交是施計者主動請求締結秦晉,並以達到雙方和好為主要目的。

[人生感悟]

《孫子兵法》裏麵雖然沒有如同“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孫子兵法·地形篇》)這樣明顯的詞句來表述“什麼樣的朋友可交,什麼樣的朋友不可交”,但我們從“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這句話裏也能窺見孫子對“謹慎選擇朋友”這一人生話題的重視。

諺語說得好:“濫交者無友”。結交朋友必須慎重選擇。人之所以需要慎重選擇朋友,是因為和你交往的人有各種各樣的,而朋友會對你產生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和正直善良的人交朋友,得到朋友的幫助,自己就受到積極的影響,這就是孔子所說的:“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俱化矣。”所以,“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墨翟說:“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傅玄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著名作家克雷洛夫說:“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地道的自私自利,會戴上友誼的假麵具,卻又設好陷阱來坑害你。”這些講的都是要慎重選擇的道理。

我們結交朋友,首先應該衡量是“益”還是“損”,即衡量對我們的事業有益還是有損,對自己的思想、工作、學習、生活有利還是有害。

慎重選擇朋友,最重要的是要在實踐中識別真偽朋友,考驗真假友誼。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往往會有真誠的朋友,也會有虛偽陰險的朋友,因此,判別真偽好壞朋友,是慎重選擇朋友的關鍵。寓言家伊索曾說:“在危險之中,常有被疑的朋友成為救星,最被信用的成為賣友的人。”德謨克裏特也說:“很多顯得像朋友的人其實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並不顯得像朋友。”克雷洛夫指出:“在你有權力有名望的時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了你一落千丈的時候,顯示最大的毒辣的就是他們。”這種人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是狡猾的危險的朋友。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什麼是虛假的朋友?古代波斯著名詩人薩迪說:“你不要把那人當作朋友,假如他在你幸運時表示好感。隻有那樣的人才算朋友,假如他能解救你的危難。”大劇作家莎士比亞也指出:“朋友間必須是患難相濟,那才能說是真友誼。”“有些人對你恭維不離口,可全都不是患難朋友。”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困難是檢驗真偽友誼的分水嶺和試金石。真正的友誼不是掛在口頭上的,隻有在患難的時候,才能看見朋友的真心,這叫做患難識朋友。法國近代思想家和盧梭甚至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我們是在和什麼人打交道;甚而要認識自己的朋友也要等待重大的關頭,也就是說,要等待不可能再有更多時間的關頭;因為唯有到了這種關頭,認識朋友才會成為最重要的事”。我們在選擇朋友的時候,不要被娓娓動聽的蜜語甜言所陶醉,也不要被謙恭順從的表麵所迷惑,更不要被假惺惺的笑臉所欺騙,而要在實踐中用理智來識別真偽朋友,考驗真假友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