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孫子談將才(2)(1 / 3)

鄧騭的一個謀士獻計說,應當把涼州郡那些受羌人騷擾無法生活下去的人遷到三輔來。鄧騭因兵員經費不足,感到維護三輔安全困難,深然謀士之說。他召集公卿會議,討論放棄涼州問題。他說:“比如兩件衣服都破了,如果用一件去補另一件,那就會有一件完整的;如果不這樣,兩件仍然都是破的。”太尉李修府郎中虞詡聞知此事後對李修說:“鄧騭放棄涼州的計謀是不可行的。因為:第一,疆土是先帝辛辛苦苦開拓出來的,現在因為經費困難就放棄涼州,這是不行的;第二,放棄涼州,三輔就成了邊塞,那麼漢朝祖先的墳塋就暴露給外敵了;第三,諺語說‘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英雄武將多出自涼州,因為這一地區民風強悍、喜歡練習打仗的本事。現在羌、胡之所以不敢占據三輔,是因為涼州在其後方成為其心腹之患。涼州軍民之所以在戰場上英勇善戰,父死於前,子戰於後,不考慮後顧之憂,是因為他們臣屬於漢朝。現在將他們推給羌人,割棄涼州之地,他們必然會憤怒地抱怨說:‘漢朝把我們遺棄給夷狄了!’就是那些十分效忠於漢朝的人,也不能沒有怨恨。如果他們猝然謀劃,乘漢朝民眾饑疲、國庫虛弱,聚集英雄豪傑,以其傑出者為師,驅使氏、羌為前鋒,席卷而來,那麼漢朝即使有像古代英雄賁、育那樣的人為士卒、薑太公那樣的人為主帥,恐怕也抵擋不住他們的進攻。那樣,函穀關以西,漢皇室祖墳、舊京長安就不歸漢朝所有了。”

李修聽了這番議論感慨地說:“我都沒想到這些。沒有你這番話,幾乎誤了國家的大事。”李修向虞詡問計。虞詡說:“應當收羅涼州的豪傑,使用他們加強地方防守。命令涼州郡縣各延攬數名豪傑作僚屬,外表上獎勵他們建立功勞,暗地裏采取措施防止他們陰謀反漢。”朝廷再次討論此事時,大家都讚成虞詡的意見。於是,涼州各郡縣都請了當地豪傑作僚屬,當地官吏的子弟也被任用為隨從官員。

虞詡能夠從戰略、政治、地理等諸多方麵分析放棄涼州的危害,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計策,說明他確實有“將帥之略。”

[人生感悟]

漢高祖劉邦在總結自己成就帝業經驗時有一段精彩的表白,他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所擒也。”所以,用人問題是關係到事業成敗的關鍵問題,大到一個國家擇帥任將,小到選拔一名下屬無不如此。

美國著名的女企業家瑪麗·凱在她根據自己幾十年管理經驗寫成的《經理成功之路》一書中曾這樣寫道:“人比資產更重要。”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前總經理斯隆甚至誇出這樣的海口:“把我的資產拿走吧,但是要把我公司的人才留下,5年後我將使拿走的一切失而複得。”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隻要有人才,有能人相助,我們便能學會原來不會的東西,做到原來做不到的事情。

成功的領袖,身邊總有幾員得力大將,有心腹、親信之人。這些人更能做到對領導者的忠心耿耿,甘苦與共。春秋時晉公子重耳,由於受到國君迫害,不得不逃亡他國。跟從他一起逃亡的,就有魏雙、狐偃等一批大臣。有一天他們逃到衛國,衛國公卻待他們十分傲慢。衛國有個大臣叫僖負羈,他的妻子對他說:“我看晉公子身邊的人,都有將相之才,將來晉公子必然複國,當上國君。”僖負羈因此善待重耳一行,重耳後來果然複國,是為晉文公。因此,仁君明主都離不開才華出眾的將相的輔佐。

領導最重要和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人才,有了人才,就等於有了新技術、新產品,有了事業的創造力和革新精神,有了事業的生存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誰擁有最多最好的人才,誰就會在競爭的道路上跑得最快。“人才是事業最重要的資本”,是現代管理者的價值觀念。

成為得力助手——將者,國之輔也

[原文]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固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孫子兵法·謀攻篇》)

[今譯]

將帥是國君的輔佐,輔佐得周詳嚴密,國家就必定強盛;輔佐得有缺陷漏洞,國家就必然衰弱。

[曆代論引]

曹操曰:將周密,謀不泄也。形見於外也。

李筌曰:輔,猶助也。將才足則兵必強。隙,缺也。將才不備兵必弱。

賈林曰:國之強弱,必在於將。將輔於君而才周,其國則強;不輔於君,內懷其貳,則弱。擇人授任,不可不慎。

張預曰:將謀周密,則敵不能窺,故其國強;微缺,則乘釁而入,故其國弱。《太公》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兵法劄記]

孫子說:“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強;輔隙,則國弱。”可見將帥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如果把戰場比做一個大舞台,那麼將帥就是這“舞台”上各個節目的總導演。他指揮著千軍萬馬,或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或叱吒風雲,神驚鬼泣,導演出一幕幕或雄壯、或激昂、或哀怨、或悲壯的曆史活劇。所以,作為將帥,操縱著戰場,導演著戰爭,決策致勝的方略,不僅維係著戰場上的生與死,勝與敗,也維係著國家和民族的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