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省報業集團成立並沒有給江城報業市場帶來太大的變化。在某種意義上,這更是趕潮流、講政治的產物。
報業集團其實就是原來的江城日報係,報紙還是原來那幾張報紙,資產也還是原來的資產。唯一的變化就是王學芳取代木國柱成為了一把手。
T報、S報還在報業集團之外,同W報、C報和報業集團其他子報競爭著、廝殺著。
但是半年後,隨著S報投入到江城省報業集團的懷抱,江城報業市場格局一下子就有了質的變化。
S報加盟報業集團,其實是衝著王學芳去的。
S報和王學芳仿佛有著不解之緣。江城報業的這支勁旅耗費了王學芳太多的心血。它的成長、壯大,讓作為主管領導的她收獲過巨大的成就感,而它在報道中的重大差錯又讓她的錦繡前程成為了泡影。對S報,王學芳心裏的情感是矛盾的、複雜的,愛之深,恨之切。她感歎過:“成也商報!敗也商報!”
S報創刊於1997年1月1日。此時,W報已經有了12年的發展,正步入黃金收獲期;C報和G報誕生了兩三年,在市場上都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S報的起始資金是300萬元,這筆款還是省新聞出版局作保從銀行貸出來的。這是在那個年代,若是現在,要創辦一張像S報那樣規模的日報,門檻高得嚇人,首期投入沒有一個億,是絕無可能的。
報紙開張,租用了高新開發區一層1000多平方米的寫字樓,條件極其簡陋。一百多名員工,除決策層的四位領導擁有事業編製,其他都屬於全員聘用的合同製。工資待遇,領導層每月900元,其他人一律500元。而這個時候,W報普通編輯記者月薪已超過4000元,C報、G報采編人員工資也有2000多元。
好在S報首任總編輯邱致遠天生就是一個政治鼓動家,口才極好。他總在找機會向員工描繪S報的美好前景。他說:“到那時,你們都是元老,都是功臣,都會在S報的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邱致遠是江城省的老報人,業務精湛,但有過一段不光彩的曆史,26歲曾任江城日報社革委會副主任,是造反派的頭頭。因為這段曆史,他後來在江城日報長期得不到重用,53歲時從一版責任編輯的崗位上跳槽出來創辦S報。這時,****“三種人”的概念已經慢慢淡薄,而重用他的省新聞出版局局長曾擔任過江城日報副總編,知道邱致遠的新聞業務能力,這才讓這個有過曆史汙點的老報人有了重生的機會。
年過五旬創辦新報紙,邱致遠憋足了勁,像積蓄了很久的火山突然爆發。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把S報辦好,要讓江城日報那些小瞧他的人失落、後悔。
他全身心撲在了S報的工作上,白天抓報道選題,晚上簽審報紙大樣,吃住都在報社,最初兩個月居然隻回過三次家。
邱致遠那時的狀態很有點像重慶的大老板尹明善。尹也是53歲下海創業,此前搗騰過盜版書刊,還險些身陷囹圄。但他從出版社辭職後,隻爭朝夕,苦心經營,締造了老年人創業取得巨大成功的神話。邱致遠當然沒有尹明善那麼輝煌,但是他的勇氣和付出也獲得了回報。他創辦的S報後來成了江城報業市場生力軍。這也算得上江城報史上的一段佳話。
S報招募的一批年輕人,在邱致遠等人的帶動和鼓勵下,拿著隻有W報員工十分之一左右的工資,也風風火火、滿腔熱情地幹了起來。一個成功的團隊往往是這樣的。起初,大家並不過於計較眼前利益,他們總被心中的理想、希望、藍圖激勵著,一個勁兒地拚搏、奮鬥。但是,如果一段時間過後,大家還看不到希望,那就會變得現實起來,要麼埋怨待遇太差,要麼跳槽走人。
所有人都在近乎奉獻地努力工作,S報的日常運轉不成問題。但是,W報、C報、G報已經把市場蛋糕分食得差不多,特別是W報和C報背靠江城日報這棵大樹,人脈和政治資源遠遠勝過新生的S報。
S報記者外出采訪常常尷尬。“商報?我們怎麼沒聽說過?”很多記者經常被采訪對象這樣反問道。
怎樣在報業市場立住足?怎樣從W報、C報、G報的口中分到一杯羹?怎樣讓S報的知名度、影響力快速提升?這些都是擺在邱致遠麵前的難題。他清楚,S報如果不能在半年內見到效果,就算他把未來吹得天花亂墜,也會陷入人心不定、隊伍不穩的窘境。
邱致遠很著急,總在思考該從哪裏找到突破口。
一著急,他就喜歡找人聊天。朋友、領導、部屬、家人,隻要能接觸的,他都會拋出自己的困惑,請他們幫著出主意,想辦法。
一天,邱致遠和經濟新聞部主任江野在辦公室討論采編業務。江野說:“邱總,現在好多人都瘋了,居然賣房子往股市裏投。這段時間股市太火爆,我們的證券新聞還要增加版麵才行。”
老邱腦子裏總放不下他的“大問題”。聽江野一說,馬上聯想到能不能借這****牛市讓S報闖出一條新路。他想:新聞就是要追熱點,而現在最大的熱點是股市。W報、C報在這方麵還很弱,商報“在商言商”,把證券新聞做大做強,不是正好?!
“嗯,可能有戲!”邱致遠似乎找到了感覺。一個人的時候,他找來國內很多報紙,研究其中的證券新聞。他發現,外地報紙同江城省的情況差不多,證券新聞的規模都不大,有的還沒有專門的版麵,隻在經濟新聞版開設了欄目。
這個發現,讓邱致遠更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後來者要想成功,就得另辟蹊徑。別人已經做得很成熟,你再步其後塵,很難後來居上。你得瞄準別人沒有涉足或者很薄弱的環節,這樣你才有趕超的機會和空間。
邱致遠想起一件事。上次回家,妻子對他說:“你們報紙股市行情登在那麼不顯眼的地方,字體又小,不好找還看不清楚。能不能登到正版上,字體搞大些。”
老邱的妻子姓陳,是大學教師,熱衷於炒股票。她說的股市行情,就是每隻股票前一個交易日的開盤價、收盤價、漲幅等數據信息。
S報創刊後,跟W報、C報、G報一樣,把每天的股市行情登在報紙的中縫裏麵。所謂中縫,是指連在一起的兩個版麵之間一寸多寬的縫隙,是報紙最不起眼的地方,如第1和第4版,第2和第3版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