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複武漢(3 / 3)

11日早晨,當武昌百姓迎著晨曦,小心翼翼地走出家門的時候,驚喜地發現換了一個天地。清朝軍警和官吏,都無影無蹤了,取而代之的是左臂纏著白布的士兵,守衛城門、機關,巡視大街小巷。

由於勝利出乎意外,武昌城內的百姓準備不及,有的用被單為旗,有的用白布當旗,歡慶勝利。原先,起義軍計劃以共進會的會旗——十八星旗作為軍旗和勝利後的標識。但是寶善裏機關被巡捕查抄時,預備著的十八星旗被抄走了。隻有李作棟在混亂中,扯出一麵十八星旗帶在身上逃出。他把這麵旗幟由漢口帶到南湖,參加了昨晚的南湖炮隊起義,後來又進城作戰。11日清晨,他將這麵旗幟交了出來,讓它高高飄揚在黃鶴樓警鍾樓樓頂。此後,十八星旗始終飄揚在黃鶴樓頂上。

值得一提的是,11日後武昌城內還有部分對清朝愚忠的頑固清軍,就是新軍第30標第一營,主要由八旗子弟組成,對革命抱敵視態度。管帶郜翔宸在革命軍起義後,開始的時候堅閉營門,後來遭到了起義部隊的炮擊,就率領全營滿族士兵出擊起義軍的蛇山炮兵陣地。楚望台指揮部派遣進城的李鵬升部隊增援蛇山陣地,將這一營頑固清軍擊退。郜翔宸部隊在敗退途中遇到吳醒漢等四五十名起義士兵。他誤以為吳醒漢等人是觀望的部隊,竟然強迫吳醒漢等人“歸隊”,脅迫他們來到第一營的營房。吳醒漢等人將計就計,抓緊時間在敵營養精蓄銳。休息到天明,大家精神恢複,一鼓作氣,對旗兵大聲喊打。郜翔宸部隊不是對手,紛紛奪門而逃。下午一點鍾,郜翔宸糾集部分殘餘,竟然偷襲諮議局(當時已經是臨時政府所在地)。起義軍因為軍隊不夠,臨時安排測繪學堂的學生們守衛諮議局。這些學生兵戰鬥力弱,被郜翔宸等人攻散。正在諮議局內吃午飯的蔡濟民等起義領導人,不得不爬到諮議局後麵的山上躲避。所幸郜翔宸這支殘軍,很快被聞訊趕來的起義軍殺退。郜翔宸等人狼狽逃出小東門,竄至東湖一帶,最後被民間鄉團擊潰。此後,武昌城內再無成建製的頑抗清軍了。

武漢三鎮中,漢陽、漢口與武昌隔江相望,由第二十一混成協42標駐守。10月11日,高級軍官聽說武昌失陷後,棄職而逃。下午,駐漢陽的42標一營的革命黨人,得知武昌起義獲勝的消息後,決定於當晚8時30分舉義。起義按時舉行,左隊隊官宋錫全卻想上前製止,一名士兵將白布突然纏在他的左臂上,瞪著他說:“不要糊塗。”宋錫全就這麼參加了起義。起義者未遭任何抵抗,迅速占領了兵工廠等目標,並拖炮在龜山布防。漢陽兵工廠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能夠生產完備的新式武器,戰略地位極其重要。12日清晨,瑞澂派載有步兵的軍艦一艘,從劉家廟直駛龜山,企圖奪占兵工廠,結果被龜山上的炮兵發炮擊中,被迫縮回江中。

武昌起義的消息11日早晨就傳到了漢口。文學社骨幹詹大悲的朋友看到漢口江邊有外國人拿望遠鏡向武昌方向觀看,就向一個日本人詢問。日本人說昨夜省城已經被革命軍占領。這名朋友幹脆大膽地闖入漢口監獄,將正在服刑的詹大悲拉了出來,其他在押的罪犯尾隨而出。看守瞠目結舌,不敢阻攔。12日上午,駐漢口的第二營中的革命黨人,在第一營策應下,亦率眾起義,並擬奪占劉家廟車站。該營在進軍途中,得知清軍河南援軍已經抵達漢口郊外,擔心寡不敵眾,就退回大智門一帶防守。詹大悲在漢口組織了軍政分府,擔任主任。

武漢三鎮完全光複。這是革命黨人自1895年第一次廣州起義以來占領的第一個重要城市,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