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嗎?”吳臻聽後有了思慮,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前程被限製,可他也不希望過晚的去發展,不然後勁就不是很足了。
沒有了壽命的支持,或許他這一生就隻能在凡塵度過,而踏入不了那個精彩紛呈的修行之路了。
“沒有,這是我們初代祖師爺留下的修行理論,根據這理論推演,越是低級的生靈,掙脫命運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必須走出自己的路來,讓天機無跡可尋,否則就隻能在別人的陰影之下生存。縱然增加了壽元,也避免不了終結的那一天。”傅辰雲淡風輕,不是他已經看透,而是當初他也做過類似的選擇。
“當年為師的師父也是如此告知我,讓我做出選擇,也是在這條路上!”傅辰看著蔥鬱的山路叢林有些感慨,“我比你的資質差了許多,不能自主的去判斷,你師公見我沒有主見,便給我下了決定,走了後者那條路,習練祖上傳下的經文,而今想來,不勝唏噓呢。”
“師父,您說前者修行踏出屬於自己的路,既要與眾不同為何又要研讀聖賢之書呢,這豈不是走了前人的路子?”吳臻並未理會師父的唏噓感慨,自顧自的發問道。
傅辰卻似乎回過了神兒來,眸子有了焦點,臉上恢複了威嚴,聞言沉默片刻解說道,“你並未真正踏入修行之路,自然也就不了解真正的聖賢,這俗世中的聖賢,不過就是一些對天地之理有所感悟的文人墨客罷了,他們的文章並未呈現真正的形體,空有道韻而無靈魂,細細研讀可讓你明悟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同時也不會沉寂在別人的世界中,這就是讓你研讀他們的目的。
若是真正的聖賢執筆篆經,以你之力研讀,不消一時三刻,必拜為天書,成為那聖賢傳道之客。”
傅辰的理論深奧,吳臻一知半解卻也並未再次發問,隻是將一切記在了心理,在日後的人生路上慢慢品悟。
他知道此行的目的地一到,師父必然辭別離去,而自己也要真正的開始麵對自己的人生了。
“徒兒,我們這一脈上不承天意,下不悟地理,這一生的修行講究的是,借萬家燈火,亮頂上星空!所以,日後切記,不可立敵啊。”徹底暗下的天色裏,傅辰突然說出了一段莫名其妙的話來,聽的吳臻一陣迷茫。
未待他想明白究竟是何解意時,意識一沉腦袋一昏,整個人便已倒下身去,沒了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