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美國霸權的世紀幻覺(序)(1)(1 / 1)

美國霸權的世紀幻覺(序)

1776年7月4日,美國領土隻有大約80萬平方公裏,那時的美國把太平洋當作自己的天然邊界,小心謹慎地奉行著孤立主義政策。但到20世紀,美國卻成為一個毫無疑問的擴張式國家。1901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這樣慨歎,美國的曆史就是一部擴張史。

美國很有耐心地建立著為美國所控製的世界體係,但是今天的美國在營造這一體係時運用的最主要武器,不是軍隊,而是美元。美國外交史學家沃爾特·拉夫伯教授指出,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美國經濟利益的延伸。

美元是世界第一大儲備貨幣,這是美國成為世界政治和經濟領導的關鍵所在。

二戰結束時,全世界一片狼藉,戰前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經濟結構瞬時崩塌——法國的金融體係萎靡,英國瀕臨崩潰,德國成了幾個國家的占領區,日本更是元氣大傷。唯有美國,在大洋的另一側好端端地審視著這種變化。資本在歐洲無立足之地,在美國則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美國的時代來臨了,世界將被美元連接起來。

1944年,美國通過布雷頓森林會議,構建起布雷頓森林體係,將黃金的價格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美元由此取代英鎊成為國際貿易的基準,掌控了世界貿易體係。但布雷頓森林體係有個天然缺陷,即美國隻有保證長期的貿易逆差,才能讓美元大把大把地輸入其他國家,因此在把持世界貿易體係的日子裏,美國也並非事事隨心順意。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黃金儲備量急劇下降,70年代美國出現貿易赤字,歐洲各國開始用大量的美元兌換黃金。這一切,逼得美國總統尼克鬆不得不在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將不再承擔布雷頓森林體係下的兌換黃金的義務。

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兩年,世界石油價格暴漲,石油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一端關係著經濟,一端連接著政治。

20世紀60年代,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等石油生產大戶聯合一處,建立起"石油輸出國組織",即歐佩克。歐佩克賣石油,美國消耗石油,一場石油博弈隨之展開。

歐佩克的石油禁運運動讓國際市場的油價直線上升,美國和歐洲頓時苦不堪言。直到今天,每逢油價大幅上漲,美國媒體還會帶著人們回首20世紀70年代那場由歐佩克主導的石油風波。

1975年,在一次又一次的談判後,歐佩克和美國達成了協議,歐佩克同意隻用美元對石油進行定價,致使所有的石油進出口國都不得不使用美元來進行石油貿易。美元擁有了為石油定價的權力,其在國際經濟中的"老大"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各國對美國在經濟上的依賴也隨之加強。

凡事都有兩麵,石油美元也有石油美元的弱點。

石油美元啟動後,一些發展中國家不知不覺地欠了美國一大筆債。石油價格漲,各國對美元的需求量也跟著上漲,拉美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都向美國貸了大筆款項,美國若借石油價格上漲的勢頭提高利率,這些國家的債務包袱勢必膨脹起來。1979年,美國果然要用提高利率的辦法遏製美元的貶值勢頭,結果到20世紀80年代初,很多貸了石油美元的發展中國家便不堪重負。

美國占了發展中國家的便宜,同時也將仇恨的種子埋了下來,拉美和東南亞的反美情緒一路高漲。尤其是拉美,卡斯特羅作為反美鬥士已成為拉美人的一種民族象征。

冷戰結束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論及對全球政治、經濟的掌控度,至今仍沒有哪個國家能和美國相提並論。而美國在蘇聯解體後,也發現了新的問題,美國的競爭對手在哪裏?美國的實力對應點在哪裏?一時間,美國處在一個"有勁沒處使"的尷尬境地中。作為一個崇尚競爭、並有著擴張傳統的大國,這是一種很難受的狀況。

在一個沒有明確敵我界限的世界,想要分辨出誰是自己的盟友,誰是自己的競爭對手顯得非常困難。看不見的對手遠比看得見的對手可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