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蘇丹--美國口裏的"失敗國家"(7)(1 / 1)

美國戰後的曆屆總統都十分注重能源,他們一方麵努力確保美國能以較低的價格得到外國能源,一方麵要用石油來牽製別的國家。同時,美國的霸權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美元是世界第一儲備貨幣"這個前提下的。美國需要用石油美元來鞏固美元的地位。而為了確保沒有其他什麼貨幣來搶"石油美元"的風頭,美國必須盡可能地將全世界的石油捏在手裏。

哪有能源,哪就有美國,美國在全世界布下那麼多據點,今天挑這家麻煩,明天找那家別扭,無非是為了掌握能源推進霸權。

美國外交官拜訪產油國的次數明顯比拜訪非產油國的要多,美國的目光總是不由自主地在那些石油豐富的國家身上打量。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國,油價稍有個風吹草動都能讓美國緊張上半天。

美國總統布什老家在得克薩斯州,一個石油公司多如牛毛的地方,布什家族在美國聲勢赫赫,和這些石油公司有密切的利益聯係。巧合的是,美國副總統切尼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開發公司"哈裏波頓"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布什和切尼身後,站著的都是財大氣粗的石油公司,他們不可能不為這些公司的利益考慮。

美國原本將石油戰略的重心放在中東地區,那裏堪稱目前世界最富有石油的地方。但同時,中東也是紛擾不斷的"火藥桶",經常發生戰爭,石油的出口便隨著戰火飛揚大起大落,讓美國不得不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來穩定脆弱的油價。

美國當然不想將所有石油賭注都砸在中東這一塊地方上,中東的地理位置極其特殊,注定要背負"火藥桶"之名好長時間。因此,盡管世界多出現一個石油出口地,美國就要多分出一部分精力,美國還是滿心期待著像中東地區一樣的石油寶庫能夠多起來。

非洲和世界的戰略中心——歐亞大陸相距甚遠,和中東比起來可謂"油水寡淡",美國在非洲投入的關注比較有限。但蘇丹石油的開發,則多少改變了這一局麵。若幹年前,美國也曾在開發蘇丹石油上下了不少工夫,看著其他國家都和蘇丹順利展開了石油貿易,美國心裏也癢癢的。美國一眼就看到,非洲石油將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由中東戰亂引發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震蕩。

蘇丹是很有實力的石油出產國,據不完全統計,蘇丹的石油儲備量為100多億桶。蘇丹政府下定決心要靠石油告別貧困,蘇丹石油部長很樂觀地告訴大家,蘇丹的原油產量每年都在快速提升。蘇丹在2000年的原油產量為1040萬噸,到了2001年就猛增至1980萬噸,幾乎增了一倍。2000年蘇丹出口了49.5萬桶原油,2001年這個數字就變成了56萬桶。2000年蘇丹從石油上賺了13.5億美元,2001年則賺了13.7億美元。此外蘇丹還擁有豐富的天然氣。

不單是蘇丹,非洲其他地方也發現了豐沛的油田,非洲日產原油量占世界石油總產量的比重強勁上升。世界銀行業認真地在非洲籌劃起鋪設石油管道的項目,待管道鋪設完畢,非洲石油在全世界石油市場上的地位還要上升。

美國曾經計劃借蘇丹南部的反政府武裝推翻不聽話的巴希爾政府,然後通過操縱蘇丹新政府來操縱蘇丹。但在2001年,美國已等不及要看到蘇丹石油輸送到美國了。因此,當美國向全世界炫耀其在蘇丹和平中的重要作用時,蘇丹人頗有些不屑一顧。蘇丹若沒有石油,美國還會充當"和平使者"嗎?蘇丹內戰一天不結束,美國就一天無法到蘇丹開發石油。

2001年2月,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向美國政府提交了《美國結束蘇丹內戰的政策》,在這份"政策"中,該中心建議美國盡快讓蘇丹內戰的雙方達成和平,以便蘇丹能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政策"論述道,石油的出現正在改變蘇丹的內戰形勢,蘇丹政府可以利用從石油上獲取的利益購買更新、更多、更好的武器。如此一來,蘇丹南部的反政府武裝就處於劣勢了。蘇丹用不了多久就會成為中等水平的石油出口國,美國可以從中得利。

起初,考慮到美國先前的所作所為,蘇丹政府並不接受由美國做"和事佬"的和談,可為了石油,美國暫時忍了,在2003年9月宣布取消對蘇丹的製裁,並表示會將蘇丹的名字從"恐怖黑名單"中刪去。

但是,還是在2003年,蘇丹最窮的達爾富爾州發生武裝叛亂,這本是蘇丹內部的事。隨著達爾富爾叛亂的逐漸升級,美國政府意識到這是一個"敲打"蘇丹的好機會。2004年7月,美國國會將達爾富爾問題定義為"種族大屠殺",揚言要恢複對蘇丹的製裁。蘇丹又被美國推到了風口浪尖上,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士兵越來越多地駐進蘇丹。2007年美國還說如果達爾富爾的情況不見好轉,美國將單獨采取行動。

石油可以推動蘇丹的經濟,卻沒法讓蘇丹得到和平,蘇丹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美國的威脅,因為石油,美國已不能將目光從蘇丹身上移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