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工作者發現凡是未受到破壞的恐龍巢中的蛋旋狀排列。大部分窩中有12枚蛋總是排放得十分均勻蛋的小頭傾斜著朝向螺旋的中心,大頭朝外。恐龍蛋為什麼這樣排列其原因還在進一步探尋中不過。
科學工作者認為,恐龍蛋在窩內的排放方式具有生態學的意義我國的地質、古生物學工作者,1989年在內蒙古烏拉特後旗考察時發現一窩恐龍蛋,共13枚,其中9枚呈放射狀排在中間其餘4枚,兩枚偏左兩枚偏右,好似有意安排的窩邊蛋。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專家們認為恐龍的這種繁殖行為與鴕鳥相似龍可能要守護自己的蛋以防偷蛋賊光顧。是否所有的恐龍都會守護自己的蛋窩目前尚不明確。
在美國曾發現過慈母龍一種鴨嘴龍繁殖後代的地方,那裏有許多窩跡、蛋殼和多種年齡段的慈母龍化石。研究者推測慈母龍產下蛋後,並不親自伏在窩上孵蛋,但它們會一直在一旁守護。
當寶寶要出殼的時候恐龍媽媽會幫助寶寶弄破蛋殼以便讓它們順利出生。寶寶出世後恐龍媽媽會銜來鮮嫩的植物喂食它們。直到寶寶長到一定大小基本上能夠獨立生活了,恐龍媽媽才會帶著它們離開繁殖地參加到慈母龍的群體中去。
有些種類的恐龍產下蛋後可能就不再過問了任自己的後代自生自滅。不過這類恐龍的寶寶們都很能幹一出殼就能自己覓食不需要父母照料。在慈母龍的繁殖地曾發現過一些傷齒龍的窩跡研究表明傷齒龍的寶寶就是這類能幹的小家夥。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隻對慈母龍和竊蛋龍生兒育女的情況較為清楚其他的恐龍情況還不明確隻能做一點推測。
愛護自己的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天性。恐龍和其他動物一樣對自己的子女也是可護備至盡管不能和哺乳類相比但就爬行動物而言也算是很大的進步。就大多數恐龍來說都具有守護蛋和幼仔的習性。
比如不久前在美國蒙大拿州北部的晚白垂紀地層中發現了一個直徑2米、深約1米的恐龍窩窩內有15隻小恐龍化石在離窩百米左右的地方還發現一具成年的恐龍化石。由此推測,可能是母子同歸、葬於一地的證據。
有一種叫慈母龍的鴨嘴龍在它們的巢內有很多小骨骼和破碎的蛋殼這說明慈母龍幼仔要在巢內呆很長時間由於出世後身體柔弱無力很少離巢雌慈母龍不得不給它們運送食物。美國著名恐龍研究專家傑克。霍納爾說:我們發現小恐龍剛孵化出來時隻有35厘米而出窩時已達到12厘米了這意味著它們要在窩巢呆上3個月以上才能出窩。
霍納爾最大的興趣是尋找一些小幼龍的骨骼借此探索其發育情況以及成年恐龍如何照料幼仔等以往了解甚少的知識總母龍的發現使他發現恐龍家族中有些恐龍的動作非常靈活、迅速並有一定的哺育兒女的能力在慈母龍的大窩巢裏霍納爾還發現了一種食肉恐龍的骨骼化石。他認為食草的雌性恐龍必須要保護好它的小恐龍以防被食肉恐龍吃掉。恐龍的這種母性行為在今天的爬行動物中是沒有的。
恐龍蛋是什麼樣的?是不是和其他動物的蛋差不多?
恐龍蛋的長徑一般多在1一2厘米最小的恐龍蛋長徑僅有1.8厘米(發現於泰國)我國發現的最恐龍蛋長徑為3厘米。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是在我國河南西峽出土的一種哈密瓜形的巨型蛋長徑為45~5厘米個別最長的達7厘米短徑不到長徑的1/2。在法國曾發現過一種長徑為3.481米、短徑為25.4厘米的恐龍蛋化石,大小與足球差不多在西峽巨型蛋化石發現前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