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恐龍的繁衍(3 / 3)

從上述情況可知恐龍蛋與爬行動物或鳥類的蛋均有許多不同之處。但它們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都屬於羊膜卵。

羊膜卵的特點是:蛋的最外層是既堅固又耐幹燥的鈣質外殼殼上有許多小氣孔這是供胚胎發育時呼吸空氣用的窗口。恐龍蛋殼厚2~7厘米是世界上最厚的蛋殼。

在蛋殼裏麵有一個大卵黃為胚胎供應養料一個被羊膜包裹的羊膜囊裏麵充滿了羊水胚胎沉浸在羊水中。另外還有一個尿囊是存放排泄物用的。

羊膜卵的構造極為精巧、合理在幹燥的地上不會幹湎、失水胚胎在裏麵既安全又舒適與靑蛙等兩棲動物的卵相比條件不知要好多少倍。青蛙的卵隻靠一層膠狀膜保護因此它們通常把卵產在水裏在水裏度過生命的最初階段。兩棲動物的卵要是離開了水就不能成活即使不離開水它們的成活率也有限。所以青蛙一次要產很多的卵以提高子女的成活率。

但恐龍不需要廠很多的蛋,一般一窩1~2個。

由子恐龍蛋是羊膜卵雖然恐龍下的蛋不多孵化率卻有保證。

早在幾千年前蒙古人盡管不知道那石頭似的蛋是什麼東西可是他們卻非常珍惜它們並把它們看成是天然的奇石或珍寶。

第一個發現恐龍蛋的是法國的一位牧師他的名字叫波奇1859年他在法國南部比利牛斯省的洛口地區意外發現了一枚巨大的恐龍蛋半徑約有18厘米。

年又一枚完整的恐龍蛋在法國被地質學家馬瑟龍發現經過解剖學家傑拉維斯的鑒定發現是一種叫髙龍的恐龍生下來的蛋。

恐龍蛋的蛋殼堅硬形狀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扁圓形、圓形、長形、圓柱形、橄欖形、橢圓形有像玉米棒子的也有像哈密瓜的。此外,古生物學家還注意到一部分白堊紀恐龍蛋的蛋殼上分布有粗糙的條紋和小疙瘩而在之前的三四紀和侏羅紀時的蛋殼則要光滑得多。科學家認為這些條紋和小挖瘩可能是為了提髙蛋殼的硬度所以進化成了這個樣子。

恐龍身體龐大可生下的蛋在相比之下卻顯得很小。這是因為如果恐龍把蛋下得很大蛋內流體產生的壓力就很容易把蛋殼擠碎;如果蛋殼太厚又不利於恐龍的幼仔輕易地破殼而出。所以大多數恐龍生這麼小的蛋有利於恐龍蛋的保護和恐龍種族的繁衍。

恐龍的生長速度很快。有人發現長約1米的恐龍幼體如果用現在爬行動物的生長速度來計算要經過2年才能長到那麼大。而實際上根據恐龍骨骼的年齡昆示有的恐龍死亡時是2歲,這就證明恐龍幼年時生長的速度很快。

最近我國一位研究恐龍蛋的科學家研究了鳥的蛋殼發現恐龍蛋與鳥蛋的殼都比較厚具有乳突層和層狀棱柱層且均由片狀的方解石微晶組成從而說明恐龍繁殖期間鈣質的代謝過程很可能接近鳥類卩同時再次證明恐龍不是冷血動物。

現在發現的恐龍蛋化石經過7多萬年已經變成了石頭早已不再是原來的蛋了但仍可從中看到恐龍蛋的結構。如果用切片機把恐龍蛋切開可以清楚地看到這裏絕大多數為方解石因為恐龍蛋已完全被石化了。通過對恐龍蛋的研究可以把不同類型的恐龍蛋進行分類也可以通過恐龍蛋來確定地質時代從而弄清地層的時代進一步幫助人類尋找地下的寶藏。

在我國北京自然博物館和海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裏陳列著一窩窩恐龍蛋化石,這些化石為我們掲開恐龍蛋之謎提供了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