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自由帝國與帝國之自由(1 / 2)

美國的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總統跟兩位前任的風格截然不同:他不喜歡正式的儀式,就職總統時他是從議會走到就職現場的,既沒有英俊的坐騎,也無華麗的儀仗。外出的時候,他經常獨自騎馬,沒有警衛,而在白宮的時候更是經常穿著皺巴巴的衣服和拖鞋,而且他拒絕給有錢人和權力階層任何優惠。

就是這樣一位大大咧咧的總統,卻是個天生的生意人——1803年傑斐遜外出購物時為美國買了一大片土地,當時有些美國人著實覺得這太過分了,實際上傑斐遜自己也懷疑這樁買賣是否違憲。他從拿破侖手裏買下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花了一千五百萬美元,合計四分錢一英畝。做成了這筆生意後,傑斐遜有點得意和感慨地稱這片土地是——“自由帝國”。這個“帝國”可來之不易。

1776年7月4日,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獨立。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並先後把13個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劃歸美國,美國領土達到230萬平方公裏,約占現在美國本土麵積的30%。

1789年,美國聯邦政府成立。這是人類曆史上一場偉大實驗的開始。同年9月17日,富蘭克林走出賓州政府大廈,他的朋友伊麗莎白?鮑威爾——費城市長夫人在等著他,她問他這個新的國家會有個怎樣的政府。富蘭克林答道:“一個共和國,女士,如果你能堅持。” 然而,自從羅馬共和國消逝後,人類曆史上再沒有過在如此廣闊的土地上實行過共和製,而羅馬共和國的衰落並蛻變到羅馬帝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巨大的領土範圍已經使得共和的製度與品德難以為繼。

1783年到1789年,美國人花了六年的時間才建立了一個可運轉的政府,最早這些人都不知道怎麼稱呼自己:一些人自稱美洲聯合國家(Amerioh );另一些說是美洲聯邦(Amerifederation);還有人說聯合國家(Ues);隻有少數人說合眾國(The Ues );多數人還是認為他們首先是各州(state)的公民,讓他們接受國家比他們珍愛的州更重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是到1860年的內戰時都沒有改變的情形。他們甚至不喜歡國家這個詞,經常稱之為聯邦(a union of states )。

1831年,這個政府試驗了快50年之後,法國人托克維爾來到美國體驗民主是怎麼運作的。他把美國當作一個民主的試驗場,“有意思的是這不僅僅是美國的,而且是全世界的;它不僅有關於一個國家,而是跟全人類有關。”

到今天,再也沒有必要用華麗的詞句、繁複的證據來論證這場實驗對於全人類的影響了。我們隻要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美國,世界將會怎樣?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美國,英語不可能如此大範圍地成為國際語言,世界的政治與觀念領域的版圖不可能是現在這樣,我們可能還是會有計算機與互聯網,有汽車與飛機,有電器,有輻射到人類生活各領域的各種我們已經離不開的物質產品,人類仍然可以登陸月球,探索外太空,仍然可以探究從微觀粒子世界到宏觀宇宙開端的各種奧秘,但是,這些代表人類能力擴展的標誌性事件,不知會推遲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