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輯 使 命 感(1 / 3)

2007年5月27日,在位於美國紐約的西點軍校,新畢業的學員在畢業典禮上把帽子扔向空中以示慶祝。共有861名畢業生獲得了畢業證,其中包括65名亞太裔學生。美國總統布什參加了當天舉行的西點軍校畢業典禮並為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使命感是他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尋找新世界

美國學者奧爾森講述新教徒大量湧入北美的曆史時說:“當清教徒在17世紀自動離開英國的時候,他們尋找的是一個新世界,可以不受不虔誠的皇權和不純潔的國家教會的阻擋,在那裏建立這種基督教聯邦。他們認為北美是應許之地,所以為了神與神的國度,他們要占領北美。”

命 運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後,喬治?華盛頓說了一句極有遠見的名言:“我們的命運將涉及未來世世代代億萬男女的命運。”

“門羅主義”

1823年12月2日,美國第5任總統詹姆斯?門羅向國會提出了由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擬定的國情谘文,谘文中有關外交方麵的主要內容被稱為《門羅宣言》,後來被稱為“門羅主義”。門羅主義的含義主要有三個:(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它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擴張;(2)要求歐洲不幹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務;(3)保證美國不幹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門羅宣言》成為美國用來反對美洲以外的國家幹涉美洲事務的工具,阻止和進一步排斥歐洲列強勢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響,使美洲和歐洲“脫離接觸”,從而為美國在西半球的擴張掃清道路。

辛酸的墨西哥人

墨西哥有一句辛酸的諺語:“我們離魔鬼太近,離上帝太遠。”在1846-1847年的美墨戰爭,美國軍隊在1847年占領了墨西哥城,迫使墨西哥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墨西哥被迫承認得克薩斯並入美國,作為戰敗國的墨西哥不僅僅失去了得克薩斯,還失去了今天的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猶他州以及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和懷俄明各州的一部分,麵積近230萬平方公裏,占墨西哥領土總麵積的一半。今天,墨西哥還有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墨西哥人問,我們怎樣才能收複失地?另一個墨西哥人則回答說,在床上。”這指的是,出於貧窮移居或偷渡到美國的墨西哥移民和他們的後代今天正一天天充斥曾經屬於墨西哥的美國西南部地區。

從崇拜到幻滅

1853年,22歲的智利青年本哈明?維庫尼亞?馬肯納旅居美國,寫下了《三年(1853-1855)旅行日記》。他在日記中熱情洋溢地讚揚美國,充滿青春幻想和活力的文字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10年以後,當本哈明作為一名智利外交官重返美國時,美國上下的擴張主義情緒徹底粉碎了他的青春夢。他在1866年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正像你所知道的,我一直是這個國家的政治崇拜者。1853年我帶著20歲年輕人的所有幻想第一次訪問這個國家時,它給我留下了偉大的印象,直到去年11月再次抵達這裏時,我一直保留著這個印象。但是現在,我的幻想全部破滅了。如果這個共和國還保留著一些偉大之處的話,那也隻是對它自己而言。對於世界上其他的國家來說,它有的隻是蔑視、嫉妒、無知和怯意……對於我們拉丁美洲人,它懷著最大的蔑視。”

使 命 感

19世紀的美國作家約翰?奧薩利班在一篇文章中說:“我們國家,注定要向人類展示上帝的美好意誌,那就是:我們是讓人類進步、實現個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國家,我們一定能完成這一使命。這將是我們今後的曆史,美國正是為了這一使命而被上帝揀選的。”“美國命中注定要采取好的行動,我們除了對一些可以吸取的經驗以外,對過去的事情一概不感興趣,遠大的未來才是我們的舞台,我們的曆史要在未來中創造。在我們的心中,有上帝的真意和慈悲的目標,有沒被過去汙染的良心,我們正在進入人類未曾踏入過的空間。我們注定要成為引導人類進步的國家,任何障礙都不能阻擋我們的前進,上帝的意誌與我們同在。”

開發西部

1862年,就在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簽署了著名的《宅地法》,法案規定:成年美國公民隻需交納10美元的登記費,就可在西部獲得160英畝的土地,耕種五年後就能夠擁有這片土地的產權。這項法律,點燃了美國人到西部去創造未來的巨大熱情。此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以及來自各地的移民,開始大規模地進入這片區域,開辟這裏的土地。在政府強有力的推動下,使美國的發展從東部沿海的狹長地帶向更廣闊的西部腹地延伸。

“西沃德的冰箱”

阿拉斯加原本是俄國的領土,1856年克裏米亞戰爭後,俄國元氣大傷,沙皇亞曆山大二世決心賣掉這塊不掙錢的土地。當時,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是個狂熱的擴張主義者。他得知俄國要出賣阿拉斯加的消息後,異常興奮。他告知屬下,要千方百計做工作,早日促成俄國和美國簽約。1867年3月29日晚,俄國駐美國公使愛德華?德?斯陶克爾到西沃德家拜訪,將沙皇業已同意出賣阿拉斯加給美國的消息通報給他,並說,如果西沃德同意,可以考慮次日簽約。急不可耐的西沃德當即表示:“為什麼還等到明天呢,斯陶克爾先生?我們今晚就準備簽約吧!”斯陶克爾顯得有些遲疑地說:“貴部已經下班,您沒有辦事人員,而我的秘書也都回到自己的家中。”西沃德連忙說:“沒有關係!如果您能在午夜12點前將您的秘書召集到一起,您會發現我已在國務院恭候,而且國務院也將準備就緒。”就這樣,翌日淩晨4點,美國與俄國正式簽署條約,美國以720萬美元的代價從俄國購買了阿拉斯加。4月和7月,參眾兩院分別以多數票通過了這項協議。

當時在美國,隻有少數漁民希望得到出入阿拉斯加海港的權利,一部分加利福尼亞商人謀求在那裏從事毛皮貿易的特權,而多數人對阿拉斯加一無所知。西沃德簽訂購買阿拉斯加協議後,立即在國內引起一陣反對聲,說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批評這是“一筆糟糕的交易”,“一個異乎尋常的錯誤”。西沃德被國內輿論罵得躲在家裏許多天。現在看來,美國人應該感謝西沃德這位有遠見的政治家。據估計,阿拉斯加地下埋藏著5.7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還有許多豐富的林業和礦產資源。

“明確的天命”

1845年,約翰?奧薩利班在《合眾國雜誌與民主評論》上發表文章,闡述了美國向外擴張的動機,他說:“為了每年都增添的幾百萬人的自由,我們負有向新大陸不斷擴張的明確的天命,這個大陸是上帝為我們預備的,誰也阻擋不了這個使命的完成”。“明確的天命”這個詞,為以後的美國人所好用,成為美國政客向人民闡述對外擴張和幹涉的常用語。

“邊疆”在美國曆史中的意義

1893年,美國曆史學家弗雷德裏克?傑克遜?特納在美國曆史協會上宣讀了一篇論文,題為《邊疆在美國曆史中的意義》。特納認為,美國西部邊疆的開發是保證美國民主自由製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原因是在西部移民的過程中,美國人必須與大自然做鬥爭,而由於移民主要是以個人或家庭農場的方式,因此在此過程中發展出來美國獨有的個人主義、英雄主義、平等思想以及民主傳統。隨著美國邊疆地區的消失,美國的民主自由製度也將受到威脅。這就是赫赫有名的邊疆學說的起源,它使帶點兒宗教氣息的天定命運更加理論化。從此,美國的邊疆變成了“活動邊疆”,可以向世界的任何地方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