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輯 使 命 感(2 / 3)

紀念穀位於美國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接壤處,著名旅遊景地,那瓦霍人聚集地,也是Jack Ford拍西部片最常去的地方了,Rio Grahe Searchers、My Darliagecoach、Fort Apaaster、e Autumn,以及合拍的Hoon都在紀念穀取景。這就是美國典型的西部風光:開闊、荒涼、粗獷、雄壯……

這裏成了人們領略西部邊疆曆史風情的曆史地理景觀,也是西部片的最佳外景地。例如下麵這幅經典的西部片searcher場景即取自紀念穀。

艾森豪威爾的兩份電報稿

1944年6月,當盟軍準備在諾曼底開始登陸的時候,這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役的總指揮官艾森豪威爾將軍草擬了兩份電報稿。第一份電報的全文是:“各位聯合遠征軍的海陸空戰士們:你們馬上就要踏上征程去進行一場偉大的聖戰,為此我們已精心準備了數月。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視著你們,各地熱愛和平的人們的期望與祈禱伴隨著你們。你們將與其他戰線上的英勇盟軍及兄弟一起並肩戰鬥,摧毀德國的戰爭機器,推翻壓在歐洲人民身上的納粹暴政,保衛我們在一個自由世界的安全。這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你們的敵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久經沙場,他們肯定會負隅頑抗。但是現在是1944年。與納粹1940、1941年連連取勝時大不相同。聯合國在正麵戰場予以德軍迎頭痛擊;空軍削弱了德軍的空中力量和陸上戰鬥能力;後方彈藥充足、武器精良、部署得當、後備力量豐富。潮流已經逆轉,全世界自由的人們正在一起向勝利邁進。我對你們的勇敢、責任心和作戰技巧充滿了信心,我們迎接的隻會是徹底的勝利。祝你們好運,並讓我們祈求萬能的上帝祝福這偉大而崇高的事業獲得成功。”這是準備部隊在諾曼底登陸成功時祝賀用的。後來,它成為著名的文獻《你們即將開始從事“聖戰”》,被載入史冊。

另一份的內容則非常簡短,是準備萬一諾曼底登陸失敗,交給報界發表的公告。它的全文如下:“我軍在瑟堡—阿弗爾地區登陸,未能取得適當立足點,我已下令撤回部隊。我決定在此時此地進攻,是根據我們掌握的最可靠的情報做出的。陸、海、空三軍都曾恪盡職守,英勇奮戰。如有任何缺點錯誤,全由我個人負責。”這份電報稿後來沒有機會發表。

世界領導地位

1945年4月,美國曆史上惟一一位連任了四屆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去世了。五個月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新任總統杜魯門宣稱:美國已經獲得了世界的領導地位。

世界警察

1945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美國眾議院的林登?約翰遜就在美國國會的講壇前慷慨陳詞:“我們必須保持強大!必須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來履行我們對全世界的道義責任。我們現在最崇高的職責,就是要保證未來。我們必須有一支強大的警察力量,保護我們對付罪犯,有一支強大的陸、海軍,足以履行我們幫助聯合國為全世界擔任警察的諾言。”

好戰者的自白

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是位擴張主義者。1897年6月20日,時任美國海軍部長助理的西奧多?羅斯福在海戰學院發表了題為《華盛頓的被人遺忘的格言》。他從喬治?華盛頓說過的“做好戰爭準備乃是促進和平的最有效辦法”一語談起,一再強調隻有進行備戰才能保障和平。他指出,建立一支“第一流的海軍”乃是美國和平的需要,是使西半球得免於外來海軍襲擾的積極辦法;曆史一再表明,“當和平的時機過去了再來備戰就為時已晚”。他從民族特性和人生哲學的高度來闡述戰爭的意義,他認為,“一切傑出的種族都是好戰的種族;一個種族一旦喪失了頑強善鬥的美德,不管它還保留了其他什麼東西,那就等於喪失了跟最佳種族平起平坐的高貴權利;懦怯,無論對一個人還是一個種族,都是難以饒恕的罪過”;“和平中的勝利絕對不如戰爭中至高無上的勝利那麼偉大”;“迄今為止,尚無一個國家在沒有用以隨時捍衛其權利的武裝的情況下,可以在世界上保持其地位,或做出任何有價值的事情來”。他首次提出了對武力與外交的關係的認識:“外交若無武力做後盾,乃是完全無用的;外交官隻是戰士的仆從,而不是其主人。”在這次演說中,羅斯福使用“戰爭”一詞多達62次,演說極富鼓動性,充盈著咄咄逼人的氣勢。美國各大報紙全文刊載這次演說,引起全國範圍的轟動,各地的擴張主義者為之拍手叫好,連當時的總統威廉?麥金利也讚許不止。

後來,西奧多?羅斯福在一次演講中還說:“我希望在60歲之前看到西班牙和英國的旗幟在北美地圖上消失。”1898年4月11日,美國向西班牙宣戰,西奧多?羅斯福欣喜若狂,他立即辭職,要求親赴戰場,出任了第一騎兵團的實際指揮。

西奧多?羅斯福晚年在《自傳》中寫道:“我厭惡不正義的戰爭,我厭惡暴力和流血。我宣揚進行戰爭準備,為的是避免戰爭:我從不鼓動戰爭,除非戰爭是避免榮譽掃地的惟一選擇。”不知他是在為自己早年的好戰傾向辯解呢,還是人到老年心境已改?更有趣的是,這位積極的擴張主義者竟然獲得了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原因是成功地調停了發生在中國境內的日俄戰爭。

第26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向公眾做演講。西奧多?羅斯福曾任海軍副部長,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總統威廉?麥金利(William Mley)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他繼任成為美國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在任總統。他的獨特個性和改革主義政策,使他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在他的總統任期內,對國內的主要貢獻是建立資源保護政策,保護了森林、礦產、石油等資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動勞資和解。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幹涉美洲事務。西奧多?羅斯福發動“進步主義”運動。他主張用聯邦政府的權力對現行秩序加以改革,使美國社會重新走向和諧。他把反壟斷作為改革的主要內容,因此獲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美名。他因成功地調停了日俄戰爭而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美國人。在調停過程中,他敏銳地察覺到新崛起的日本對美國構成的潛在威脅,認識到巴拿馬運河對美國不僅具有經濟價值,而且能夠使美國海軍艦隊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調動更加快捷,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因此,他在任內竭力推動巴拿馬運河工程,並且視其為自己最偉大的成就。

文明的主宰

1898年,一位國會議員的競選演說表達了美國人的使命感:“我們的國家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最有效的力量。在未來那燦爛輝煌的光芒的照耀下,我們新贏得的落腳點像海洋衛士一樣從黑暗的海洋中升起——波多黎各比直布羅陀海峽更加壯麗;巴拿馬運河比蘇伊士運河更為雄偉;夏威夷、菲律賓,乃至整個太平洋!啊!隨著我們貿易的不斷擴展,自由的旗幟將插遍全球,全人類的水陸交通線將處於共和國的槍炮保護之下……我們致力於實現美國至高無上的地位的事業,永不停息,直到……征服整個世界;直到美國的公民成為文明的主宰;直到星條旗成為插遍全世界的旗中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