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蘇翰林感悟禪之道(1 / 1)

禪道修行講求漸修頓悟,不得其法,不悟其要,不明其義,修禪便隻能徒有其表而不入其道。礪煉人道,同樣需要多思慎行,身受其製,人受其累,行受其困,否則,成功就隻能成為空談而不入其門。禪智禪理,需凝神鑽研方可頓悟入禪。大道人生,需慎思破執方可領會真諦。因為,思考才能改變命運,創新才能有所突破。

禪事禪智

宋代翰林學士蘇東坡,有一次和照覺禪師論道,談到“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話題,突然之間有所領悟,馬上作了“未參禪前”、“參禪時”、“參禪悟道後”三偈,表明心得。

未參禪前的境界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參禪時的心得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歸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湖。參禪悟道以後,其心境是:溪聲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蘇東坡參禪三個層次,正如青原行思禪師說的參禪三個階段:參禪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參禪後,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禪之心語:

真理不是把簡單的事情弄複雜,而是把複雜的事情弄簡單。

有的人善於故弄玄虛,把簡單的事情攪得很複雜,高深莫測,讓別人以為他掌握了真理;而有的人卻於思考中感悟,於內省中啟悟,從而達到了人生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