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接班人問題1(1 / 3)

高宗皇帝始終有些糾纏不清的煩惱。在上元二年,皇室又遭遇到危機,高宗的痛苦更不堪言。從現在起,政治上的把戲就是皇子繼承大位的問題了。高宗皇帝共有八子,但都是武後腳上踢來踢去的玩具。因為高宗皇帝顯然是活不長了,選擇一個年歲輕性情柔順的皇子繼承大統,對武後的獨攬大權,極其重要。不幸的是,皇子弘及先父賢都不是性格柔順,都已成年,都各有見解。先是武後自感業寺回宮以前,高宗已有四子:燕王忠,原悼王孝,澤王上金,許王素節。燕王忠已受迫害而死。原悼王孝二十歲時因病逝世。武後把另外兩個王子打發在外,惡意排斥,嚴禁再入皇宮,即使在封泰山時也不讓他倆參加。許王素節乃蕭淑妃所生,年最幼,人亦最好。乾封初年,高宗詔素節入朝,武後誣稱素節有病在身,不能入朝,其實素節並非生玻大約即在此時,武後削去素節的王爵,停了他的年俸,貶謫在江西一個小縣,離京都約七百裏,禁錮終身。素節遭受貶謫和懲處的原因是這樣:素節已經十年沒有見父親,渴望回朝一行。封山大典未得參與之後,著《忠孝論》一文,文字悲傷戚惻,打算借此感動父皇的心。當時大臣張柬之,為人良善,把《忠孝論》暗中轉呈高宗。事被武後發覺,以為素節“怨言誹謗”,使人彈劾素節,誣控他受人賄賂,於是予以降級貶謫。上金素節兩王子遭受迫害的大悲劇,尚須待數年之後。武後的複仇進行緩慢,但是萬無一失。

武後的親子命運應當好些,可是卻也不然。武後的四子是太子弘,先父賢,三子顯(後繼武後為中宗)四子旦(繼位中宗為睿宗)。

太子弘為人類似學者,富有理想,不切實際,像武後一樣,感情銳敏。老臣們常談論太子弘童年時的一件軼事。當時他讀《春秋左氏傳》,讀到楚世子商臣弑其君,他大為吃驚,要求改讀他書。率更令郭瑜詳細講解說,孔子作《春秋》,善惡必書,為的是褒揚善行,勸人效法,貶斥惡行,予人警戒。太子弘仍然固執,他說:“縱然如此,這種事我總是不樂意聽,換一本書讀吧。”

自從弘幼年起,就受特別的培養教育,以備將來立為太子,請國內名儒碩彥為師,教育之中包括坐朝臨政,以嫻習朝廷上的例行公務。他現在已經二十三歲,被付與的職責也越來越多。在鹹亨一年至二年,高宗臥病在洛陽,令他留在長安,在遴選的大臣輔佐之下,監理國政。當時弘已經娶婦。嶽父裴居道為一代大儒,自不必說,弘自己左右也有不少名儒。太子弘和他年輕的妻子的前途,從各方麵看,都是光輝燦爛。他酷愛文學曆史,在博學的朋友協助之下,他從文學與經典裏擷英采華,編成一部書,名叫《瑤山玉彩》,內凡文五百篇,書奏與高宗,高宗賜錦三萬段。高宗極其寵愛他,一次向侍臣說:“弘真是彬彬君子,仁孝有德,賓禮大臣,未嚐有過。”

太子弘研求治國之道的時候,祖父太宗的令德如仁厚愛民等特性,早就在他身上顯露出來。當時士卒生活很苦,他心裏非常難過。他為太子之時最大的善政,就是奏請高宗廢除將逃兵的妻子沒官為奴的條例。當然,這條嚴酷的法條應用,也可以說明太宗軍紀嚴明的一個原因。無論如何,在他上高宗皇帝的一個奏折裏,他是知道很多士兵並非逃兵,但是卻遭受妻子沒官為奴的待遇。因為有些不得已的原因,使一些士兵無法在戰場上立功。 比如說,有些士兵想努力遊過一條河,但是終於被水淹死;有的因為患有疾病,未能及時擔負勤務。總之,一場戰役之後,什麼事情都會發生,並且有的是被敵人俘虜去的。依軍法士卒死於戰場的受撫恤,失蹤的士兵家屬則受懲罰。於是很多情形不明的士卒家屬,也與逃亡的士卒的家屬同樣沒官為奴。太子弘引證《左傳》說,“與殺不辜,寧失不經”。意思是說寧可放寬法律,不可殺無罪的人。他請求將有關失蹤士兵的條文詳予解釋,把不同的條文要區別清楚。因此,由於太子弘的仁愛,很多士兵的妻子得以免除恥辱、勞苦和奴役,甚至進一步把奴役予以期限的規定,並可以贖回。

在鹹亨三年到四年的冬天,於前年夏季大旱之後,接著冬季大饑,西北各省最苦,人民不斷死於饑饉。太子弘看見兵卒的糧食裏有榆皮和草籽,他立刻吩咐人把自己倉廩裏的米分發給兵卒。他又奏請皇上把同州沙苑的閑地給貧民耕種。

他這種性格與母後武氏的性格相衝突,乃是必然的事。

就在高宗和武後之間的矛盾最為激化的時候,他們的女兒太平公主出世了。

武後共為高宗生過六個兒女,太平公主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她也是小公主暴斃之後,父皇和母後膝下惟一的一個女兒。

為了紀念十年前死去的大女兒,武後決定要重新安葬她的長女。

可憐那個嬰兒死的時候,根本還沒來得及取名。武後為她取了名字,單名一個“思”字,也就是代表父皇和母後對她的思念。她還被追封為安定公主。

改葬安定公主的儀式十分隆重。人們又從這種場麵中,恢複了已經被時間衝淡了的記憶,重新撿起了十年前的話題,相互之間竊竊私語,追問當年究竟是誰害死了這個可憐的嬰兒。

武後的心思似乎也越來越沉重,尤其是當她麵對繈褓中的太平公主時,總會想起當年的小公主熟睡的模樣。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武後便加倍地疼愛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的相貌也和她的母親非常相似。在廢後的風波過去以後,高宗和皇後也重歸於好、盡釋前嫌,太平公主更是成了他們的掌上明珠。

在武後掌握政治大權以來,武後要求朝臣上奏的是具體而有效的意見,不需要內容空洞不切實際的高談闊論。而這些具體的意見或主張,很少出自名門貴族出身的官吏,大部分都是來自出身寒微,深知社會真正麵目的下級官吏。

武後對於這些有政治遠見的人,不論出身和地位,都給予提升,對那些隻會賣弄口號的貴族名流則很冷漠。這就自然引起了貴族們的不滿。

“他們真是以下犯上!”

不過這些朝臣們的憤怒終於有了傾訴的地點,那就是從小學習儒學,深具儒家精神的太子弘。

隨著年齡的增長,太子弘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對那些朝臣們也是越來越有禮貌。這一點,不能不讓他們感動。慢慢地,太子弘成了貴族們保護的對象。每當武後抑製貴族,實行新政,或是有人事調動,他們便巧妙地煽動太子。

於是,武後和太子弘之間的政治主張在根本上就是對立的。 彼此之間的感情,因為有母子的這層關係,變得複雜又險惡。

其實,武後是很愛太子弘的。一般的母親總是對第一個孩子有特殊的感情。對武後來說,太子弘還有更深的意義。

太子弘是武後在感業寺裏懷的孩子,本來當時有可能母子都被殺害,沒想到卻因禍得福,終因這個胎兒的緣故,武後才得以進宮。

在懷孕期間,她不斷地祈禱,希望生個健康白胖的男孩。她的內心也在發誓,無論前途如何困難和艱苦,為了這個孩子也要堅持下去,登上高位。

而現在,武後懷裏那個乖巧可愛的小男孩到哪裏去了?

雖然,她對太子弘有些意見,但是,她還是很擔心弘病弱的身體和神經質。而且太子東宮的妃子到現在還沒有決定,這也是讓她操心的一件事。

後來,武後看中了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她容貌很美麗,也知書達理,就選定為太子妃。可是,就在要結婚之前,這位未來的太子妃竟然和武敏之鬼混在一起。

武後知道後大怒,立即向高宗上表,把武敏之放逐到廣東省境內,還恢複了本姓賀蘭氏。

出了這樣的事情,武家的繼承人又沒有了。武後不得不考慮到兩位異母兄長的後代了。於是,兩年以後,她把二哥的兒子武承嗣提升為從三品的宗正卿,掌管皇家事務。

自從武後臨朝聽政以來,她手中的權力就已經和皇帝一樣大了。她也不需要借助別人的幫助了,所以像許敬宗、李義府這樣的人,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

李義府早就倒台了。盡管有武後支持他,可是他的小人得誌的嘴臉和不檢點的行為,最終還是觸怒了高宗。因此,他被判罪免官,連同他的兒子和女婿,都被流放到了偏遠的地方。連泰山封禪的時候,也沒有被赦免。他在流放地氣得發瘋,很快就死了。

許敬宗也在鹹亨元年的時候退休了。兩年後,因病去世了。

在太子弘十五歲的時候,高宗就曾經讓他當監國。目的也是為他將來當皇帝做準備。何況,他也長大了,到了懂事的年齡了。

可是,武後卻對他的長大,沒怎麼放在心上。

對武後而言,除了政治上的敵人或者是妨礙她的人以外,沒有什麼人是重要的。

現在,大唐的朝政是在由她控製和治理著,這一點,也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事實。如今,她的權威和勢力,已經是不可動搖的了。

鹹亨三年,即公元672年的10月,高宗又再次命令太子監國。到了第二年的秋天,高宗不幸染上了瘧疾。於是,他又讓太子弘實習朝政,接受各個部門的官員上奏。

太子弘的天性就很仁義,也很孝順,富有同情心。不過,他和父皇一樣,身體也很弱,據說還有點神經質。但是,他的性格卻不像高宗那樣懦弱,常常顯得很執拗和偏激。

武後雖然很心疼太子弘,可是,她無疑對他是有很多不滿的。隻是,他們母子之間的矛盾,還沒有發展到反目為仇的境地。

可是,太子弘卻做了一件讓武後不能容忍的事情。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兩位被幽禁的公主,她們是他的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

李弘根本就不認識她們,他從來都不知道宮中還住著自己的兩個姐姐!而且是被幽禁的!

兩個從未與外界接觸過的女子見到了李弘,驚恐萬分,眼光中流露出恐懼和敵意。

太子弘被自己所見到的情景驚呆了。

負責看守兩個公主的人告訴他說,她們就是以前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已經在這裏關了十六年了。

十六年!人生又有幾個十六年啊!

古代的習俗是女孩子十幾歲就要嫁人的。如果到了三四十歲還沒有出嫁,那就是最大的不幸了。

太子弘第一次見到這兩位不幸的公主,沒有人關心她們,更不要說操心她們的婚事了。就連武後本人,也差不多快要把她們忘記了。太子弘勉強忍住幾乎要摔倒的眩暈,從喉嚨裏迸出沙啞的聲音說道:

“姐姐,我是弘,我特地來看你們的。”

她們好像也漸漸了解了弘的心意,兩位公主眼中的驚恐和敵意消失了。

李弘不禁掉下了眼淚,兩位“老姐姐”看到以後,立刻跪在地上痛哭起來。

太子弘敏感的神經再也無法承受了,他信誓旦旦地說:

“姐姐,不要難過,我一定設法讓你們恢複自由,我要回去了,你們等我的消息。”

說完以後,他自己也掉下了眼淚,匆匆地離開了。

這樣的情景,和當年高宗來看幽禁中的王皇後和蕭淑妃是如此地相似。

可是,太子弘不是高宗,他一回到東宮,就立刻以強烈的口吻上奏,要求立刻釋放無故被幽禁的兩位公主,並盡量讓她們下嫁給適當的朝臣。這是弘對父皇和母後強烈的指責。

武後對於太子弘的攻擊立刻就有了反應。仿佛自己的弱點受到了強烈的攻擊一樣。她叫來了弘,以磊落的態度對他說:“你的要求很有道理,我這些年忙於政事,所以一時疏忽了。兩位公主會立刻就得到安排的。”

她說話的時候,表情雖然溫和,但是目光卻很尖利。她明白,自己的兒子和自己並不是一路人。他們根本不在同一個立常他這麼脆弱,又軟心腸,實在是不配做天下的君王。

不久,武後把兩位公主都下嫁給了禁軍中身份低微的士卒。不過,皇上很快就把兩個駙馬升了職。公主也很快恢複了美貌和氣質。因此,她們都過上了快樂的生活。

可是,武後對太子弘的失望,又刺激了她本人的權利欲望。她決心處處與兒子作對,擋他的路。

公元674年的時候,高宗和武後為太子弘舉行了隆重的冊婚儀式。

新選的太子妃是左金吾衛大將軍裴居道的女兒。

婚禮之後,大約半年,武後把對皇帝、皇後的稱謂改為了天帝、天後。把皇帝、皇後改成天帝、天後,表麵上是出於對李氏曆代祖先的尊敬。而實際上,武後的意圖是想強調自己絕無僅有的至尊地位。天後,意思是說自己是“天”本身的後妃。這樣就具有神秘、莊嚴的意味。

天後的至尊地位可不是徒有虛名的。在她的身邊,早就已經培養了一大批與權臣宰相相抗衡的政治勢力,這批人在曆史上被稱為是“北門學士”。有了北門學士當助手,天後離登上權力頂峰的日子,就不遠了。

現在,武後對高宗的控製就更加嚴密了。特別是高宗喜歡和什麼樣的人來往,說了些什麼話,幾乎都在天後的掌握之中。

這種局麵也遭到了朝中大臣們的堅決反對。宰相郝處俊和中書侍郎李義琰甚至直接質問高宗:

“陛下,您為什麼不把高祖、太宗的天下傳給他們的子孫,而要交給一個外姓人呢?況且,自古以來,皇後就是管理後宮的,這才合於天道。即使是皇上年幼,也是不允許皇後臨朝聽政的。”

此時的太子弘已經二十四歲了,體弱多病是他惟一不足的地方,而其他的,無論是學識、人格等,都是有資格攝政的。由母後來掌握大權,是有些說不過去。

曾經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太子弘身上,一直想有機會就讓太子正式執政的高宗,知道了大臣們和自己的意見相同非常高興,可是,一旦他麵對現實後,就又開始躊躇不前。他一想到武後的態度,心裏就覺得不安,結果,政治大權就始終掌握在天後的手裏。

高宗的七皇子,武後的第三個兒子周王顯的王妃趙氏,是左千牛將軍的女兒。她的母親是高祖的第十九個女兒,也就是長樂公主。因此,這位公主相當於是高宗的姑母。不過,她的年紀很小,還沒有高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