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速度性項目規則概述(1 / 3)

一、田徑項目規則概述

(一)田徑運動比賽項目的分類

現代世界田徑運動的分類,在徑賽、田賽、公路跑、競走、越野跑這五大類之下,包含許多田徑比賽項目,這也是按國際田聯承認世界紀錄的項目進行分類的。此外,各國也可根據國情按本國比賽項目、記錄進行分類。如前蘇聯田徑運動的分類為:競走、平跑、自然條件下的跑、超越障礙跑、接力跑、跳躍、擲、推及全能九大類。在這九大類中,又劃分項目類別,將自然條件下的跑分為越野跑、公路跑,接力跑分為短距離、中距離及混合距離接力跑等。按項目類別和性別、年齡、組別再分很多比賽項目,如全能就有10個比賽項目,接力跑有13個比賽項目。中國、日本田徑專著或教材中主要按走、跑、跳、投和全能五個部分,以及結合本國男女青少年年齡組別進行田徑分類和田徑運動的比賽項目分類。當今國內外田徑運動的分類主要是根據性別、年齡、比賽項目和比賽場地(室內與室外)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類的。

(二)田徑運動比賽規則摘要

規則是裁判執法的依據,是裁判員、參賽人員和與賽事發生關係的其他人員都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是保證公正競賽的重要手段,極具權威性。中國是國際田聯的組織成員,因此國際田聯製定的國際田徑賽規則必然是中國田徑競賽規則的主體。國際田聯手冊中規則部分的修改是由國際田聯代表大會通過決定的。代表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修改後的規則由國際田聯通知(即將新規則寄發)各會員協會執行。中國田徑競賽規則出版發行周期一般是四年,對國際田聯修改的規則,中國田徑協會發出書麵通知給各有關單位,包括各省市體育局、行業體協、直屬體育學院及其他需要使用規則的部門,以保證新修改的規則能盡快得到執行。

1.徑賽規則摘要

短跑及中、長跑在內的所有賽跑項目(包括跨欄及接力跑)都屬於徑賽項目。參賽者的名次,決定於其身體軀幹(分別指頭、頸、臂、腿、手或足)抵達終點內側垂直線時的順序。徑賽成績相同而影響進入下一賽次時,若情況許可,均予以取錄,否則應予重賽。在決賽中如成績同是第一,總裁判有權決定是否重賽,若認為無須重賽,則維持比賽結果;至於其他名次,就算成績相同,也無須重賽。

在國際賽事中,所有400米或以下的徑賽項目,必須采用蹲踞式起跑及使用起跑器。在“各就位”及“預備”口令之後,參賽者應馬上完成有關動作,任何參賽者不能在合理時間內完成有關動作,則屬起跑犯規。除此以外,在“各就位”後,以聲音或動作擾亂他人,屬於起跑犯規。在槍聲響起前有任何起跑動作,也屬起跑犯規。對起跑犯規的參賽者,取消其參賽資格(此例不適用於男子十項全能及女子七項全能比賽)。400米以上的競賽項目,口令隻有“各就位”,當所有參賽者均準備妥當及靜止後,便可鳴槍開始比賽。

在劃分線道進行的徑賽項目中,參賽者不得越出指定的賽道,否則會被取消資格。在任何徑賽項目中,若衝撞、突然切入或阻礙其他參賽者,也會被取消資格。反過來說,任何參賽者被推或迫離指定的賽道,隻要未獲得實際利益,不必取消其參賽資格。同樣,任何參賽者在直道中越出其跑道或在彎道中越出其跑道外側,隻要沒有得益及阻礙他人,也不算犯規。

(1)跑道規則。運動員在所有短跑比賽、跨欄和4×100米接力賽中自始至終都必須在自己的跑道裏。800米和4×400米接力賽起跑是在自己的跑道裏,直到運動員通過標誌可以串道的分離線才能離開自己的跑道。在小組第一輪比賽中,運動員被排在哪一個跑道上是由計算機隨機排列出來的。其後的各輪比賽,跑道的選擇依據運動員在上一輪的比賽成績而定。這個規則的目標是讓更優秀的運動員可以排在靠中間的跑道上,好的跑道是第3、4、5、6號跑道,它們應由排名前4位的運動員分別占據。第1、2、7、8號跑道則由後4名占據。

(2)起跑發令員的槍一響,賽跑就開始了。發令員首先要保證運動員的起跑姿勢正確,然後喊一聲“各就位”和“預備”,最後發令槍響。如果有運動員搶跑,則該名運動員會被直接取消參賽資格。不過十項全能和七項全能規定三次犯規才取消資格。參加短跑比賽的運動員(從100米到400米)和接力賽的第一棒運動員都必須使用起跑器。800米以上的賽跑項目是站立式起跑,發令員隻喊“各就位”,然後就鳴槍。

(3)獲勝者是第一個身體的軀幹觸到終點線的運動員。兩個運動員競爭進入下一輪的權利,在比賽中兩人撞線時間相差少於1‰秒則兩人可以同時進入下一輪;如果時間差的測量實現不了,就由抽簽決定誰進入下一輪。如果決賽中出現這樣的情況,裁判可以安排兩名運動員單獨重新比賽一次,重賽不可行就產生並列冠軍。

(4)分輪和分組比賽被分成兩輪、三輪或者四輪進行,主要依據參賽者數目而定。每組比賽的前兩名運動員可以進入下一輪比賽,在很多比賽項目中小組第三也可以出線。預備賽采用交叉排序法排定分組的結果,這種方法規定按成績排名,將排名靠前的運動員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去。成績排名是根據運動員在上賽季的最好成績排出的。在其後的各輪比賽中,分組依據運動員在前一輪的比賽成績。如果可能,同一個國家的運動員應該分到不同的組中去。

(5)風速助力在短跑或跨欄比賽中如果順風風速超過2米/秒(7.2公裏/小時),那麼比賽創造的成績不能成為新的世界紀錄。

(6)環形跑道是橢圓形的,有400米長,內部畫著跑道線。環形跑道內沿有5厘米高的邊線,跑道線之間間距1.22~1.25米。賽跑按逆時針方向進行,環形跑道從內向外依次是第1—8跑道。在所有的接力賽中運動員必須在20米的交接棒區域裏完成交接棒。完成交接棒後,運動員必須留在本隊的跑道中直到各隊交接棒全部完成,否則會被取消比賽資格。如果運動員在接力比賽中掉棒,隻有他本人能將棒重新撿起,運動員可以離開自己的跑道撿棒但不能妨礙其他運動員比賽。

2.公路賽跑規則摘要

男、女標準比賽項目為10公裏、15公裏、20公裏、半程馬拉鬆、25公裏、30公裏、馬拉鬆(42.195公裏)、100公裏和公路接力賽跑。建議公路接力賽跑的距離與馬拉鬆相同。各段距離分別為5公裏、10公裏、5公裏、10公裏、5公裏、7.195公裏。青年組的公路接力賽跑,建議比賽距離為半程馬拉鬆,各段距離為5公裏、5公裏、5公裏、6.098公裏。建議公路接力賽跑在4—5月、9—12月舉行。此類賽跑應在公路上進行。如果交通繁忙或環境不適於比賽,賽跑路線可設在路旁的自行車道或人行道上,並加以適當的標誌,但不得通過路旁草地等柔軟地段。比賽起點和終點可設在田徑場內。建議按標準距離舉行公路接力賽跑時,起點和終點之間的直線距離不應超過比賽距離的30%。測量公路賽跑的比賽路線,應在舉行比賽的公路上,沿著運動員所能跑過的最短路線進行測量。建議采用“經過標定的自行車測量法”進行測量。為防止在以後測量時發生路線長度不夠的問題,建議設計路線時加入一個“防止路線縮短係數”作為自行車測量時使用,該係數應為0.1%,這意味著每1公裏的路線要有1001米的“測量長度”。如計劃在比賽當天使用臨時發生設備諸如錐形物、柵欄等標明部分路線的界限,必須最遲在測量時就應確定此類計劃,並應在測量報告中附有此類設置的成文規定。建議在公路上舉行標準距離的賽跑,起點和終點之間海拔下降不超過0.1%,即每公裏下降不超過1米。應以公裏為單位,向運動員顯示賽程的距離。舉行公路接力賽跑,應在所跑公路上畫出5厘米寬的橫線作為每段距離的標記和起點線。在各段起點線前後10米處畫一條5厘米寬的橫線作為接力區的標誌,必須在接力區內完成所有交接程序。

公路賽跑組織者必須保證運動員的安全,應保證中斷來往交通,即禁止機動車通行。在一個項目的進程中,由組委會指派的可清晰識別的醫務人員進行的現場醫務檢查不應被視為是對運動員幫助。在比賽中,如大會組委會指派的正式醫務人員命令某運動員退出比賽,該運動員必須立即執行。這些醫務人員應清晰佩戴袖標或穿著背心或其他類似能識別的服裝。各項賽跑的起點和終點應備有飲水和其他適當飲料。10公裏以下各項目應根據天氣情況,以2~3公裏的間隔距離設置飲水/用水或飲料站。10公裏或10公裏以上項目應從起點開始以大約5公裏的間隔距離設置飲料站。此外,應在兩個飲料站中間設置隻供水的飲水/用水站,並可根據天氣情況多設置一些。飲料可由大會提供或由運動員自備。自備飲料應放在運動員所指定的飲料站。飲料放置要便於運動員拿取或由經批準的人員遞給運動員。運動員在飲料站以外的地方拿取飲料,將被取消比賽資格。由運動員提供的飲料,自該運動員或其代表上交之時起,應始終處於組委會指派人員的監督之下。參加馬拉鬆賽的男、女運動員年齡應限於在比賽當年12月31日滿18周歲及以上者。公路接力賽跑還應執行以下規定:

(1)準備接力區。長度為50米,在距離起點較近的接力區分界線後沿向後50米處畫一條5厘米寬的白色橫線,以標明準備接力區的位置。(2)接力帶(簡稱“帶”):寬10厘米,長180~200厘米。運動員必須將“帶”由肩上斜背至異側腋下,進入準備接力區後方可取下拿在手中。亦可采用其他經批準的傳接器材和方法。(3)傳接“帶”:接“帶”運動員應在裁判員指揮下,按照同隊傳“帶”運動員跑至接力區準備線時的先後順序,在接力區內自左至右排列在各自的接“帶”位置上。一旦傳“帶”運動員跑進準備接力區,接“帶”運動員不得改變其原來排列的順序。傳接“帶”必須在接力區內完成,以“帶”為準。交完“帶”的運動員從接力區右側退出比賽路線,退出接力區時不得妨礙其他跑進的運動員。(4)以各段距離的分界線作為分段計時的終點線。(5)除計算比賽的團體名次外,還應按成績計算每段距離的個人名次。如果有一名運動員犯規,則取消全隊和犯規運動員的錄取資格。但該隊跑完各段距離的其他運動員的個人成績仍然有效。

3.競走比賽規則摘要

競走比賽是奧運賽程中最讓人精神緊張的一項比賽。還記得第二十八屆奧運會賽場上,當澳大利亞選手結束了漫長的20公裏比賽,最終率先進入體育場時,因為第三次犯規而被無情地提前終止了比賽。那仿佛由天堂到地獄的一瞬間,運動員和觀眾全都唏噓不已。競走比賽的嚴苛和技術水平的高難度由此可見一斑。競走運動員使用與眾不同的步法,看起來很特別,但這種步法是規則規定的。競走比賽有兩個核心規則:第一,競走運動員必須始終保持有一隻腳落在地麵上;第二,從前進腳落地的一刻起直到腿部達到垂直地麵的姿勢,腿部必須保持直線,膝蓋不能彎曲。有9名裁判分布在比賽線路上監督任何運動員的犯規動作。他們不使用電子設備幫助判斷,因為規則規定參賽者要由裸眼監督。當裁判看到競走運動員將要犯規時就提醒他一次。提醒一般是通過在道路兩邊向犯規者出示白色標誌來表示的,此後裁判員會通知主裁判。如果三個裁判都警告了同一運動員,他(她)就會被罰出局。比賽中裁判可以將推撞或者阻礙他人的運動員罰出。跑道徑賽中運動員自願離開跑道的不可以繼續比賽。跑道徑賽過程中除了5000米以上長度的比賽以外,運動員不能接受幫助或者建議。5000米以上的比賽如果天氣情況允許可以提供飲料和海綿。競走比賽的賽程與馬拉鬆類似,大部分時間是在公路間進行,最後衝刺階段在體育場內完成,這就決定了競走比賽的開放性比賽空間。但是由於競走比賽比馬拉鬆等比賽更具技術難度,所以在觀賽過程中,觀眾更需要為選手和裁判創造良好的比賽空間,以免對比賽的公平裁決造成困擾。9個裁判沿途對選手的比賽進行監督評判,而運動員更需要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比賽當中,絲毫不能馬虎。所以觀眾過於激動地加油助威,或因對裁判判決不滿而情緒激動,都會對選手比賽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觀眾在加油時,要盡量按照選手的節奏進行。當選手比賽節奏被打亂時,就容易造成犯規。所以,觀看競走比賽時,記得要全力配合運動員和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