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太祖朝(1616-1626) (2)(2 / 2)

什麼是庶妃

在努爾哈赤的兒女中,有不少都是庶妃所生,那麼究竟什麼是庶妃呢?

庶妃是中國古代內宮對後宮內廷主位外的妃子的通稱。

庶妃就像普通人家裏的小妾,沒有什麼地位。中國古代等級製度森嚴,尤以後宮內廷為甚。

後宮品軼,編製曆朝曆代雖大略近似,然而在名目上和數量上並不相同。隋唐時期設內廷主位,嬪,婕妤,美人,才人,自嬪以下即是庶妃。才人之下為秀女,不被列為皇室宗譜之內。

清朝在關外太祖稱帝之前,對於國君的後宮尚無一套完整且係統化的編製,因此後宮位號都很簡單:

國君之正室稱大福晉。

嫡娶的大福晉稱嫡福晉。

國君之繼室稱繼福晉。

國君之側室稱側福晉。

出身較低的側福晉稱庶福晉。

太祖稱帝後:

國君之正室稱大妃。

嫡娶的大妃稱嫡妃或元妃,如太祖元妃。

國君之繼室稱繼妃,如太祖繼妃。

國君之側室稱側妃。

出身較低的側妃稱庶妃。

庶妃生的子嗣,沒有直接繼承皇位的權利,按照傳統,皇室繼承權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皇後的第一個兒子為嫡,封太子。

如果皇後沒兒子,就從其他內廷主位中選,通常是最年長的為嫡。

如果內廷主位都沒兒子,才能輪到庶妃們。即使如此,庶妃的兒子也不能直接立嫡,需要過繼給皇後,封為“東宮首爵殿下”,名義上以皇後為母,是皇位的後備繼承人。萬一以後皇後又有了兒子,這個“東宮首爵殿下”也就失去了繼承人的資格。例如唐朝的武則天,正宮皇後沒有子嗣,還是昭儀的武則天就過繼李顯為“東宮首爵殿下”。

“福晉”的來源

清朝在關外太祖稱帝之前,國君之正室稱大福晉,嫡娶的大福晉稱嫡福晉,國君之繼室稱繼福晉,國君之側室稱側福晉,出身較低的側福晉稱庶福晉。太祖稱帝後,太祖的妻室稱妃,太祖的兄弟的妻室稱為福晉。

福晉一詞來源說法不一,主要有這樣兩種說法。

來源一:蒙古語將漢語“夫人”音譯為“福晉”,稱可汗、貴族的妻室為“福晉”。

來源二:滿語源自蒙古語係,蒙古語稱其妻室為“福晉”,故滿語也成可汗、貴族的妻室為“福晉”。

滿族的一夫多妻多妾製

滿族早期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多妾製,與漢族的一夫一妻多妾製不同。

清朝初期,後妃製度並不完善,當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妻妾們並沒有名號,稱“福晉”或“格格”。

清朝初期,努爾哈赤的16個妻妾都叫“福晉”,努爾哈赤稱帝後,大福晉才稱為皇後,其他稱為妃子。

清朝初期,大福晉和側福晉都是妻,都有正式的名分,都稱為福晉,側福晉隻比大福晉的地位略低;小福晉和格格、媵妾、婢妾等都是妾,都是沒有名分的,庶福晉不過是對她們的尊稱罷了,地位遠低於大福晉和側福晉。

大福晉和側福晉所生子女都屬嫡出,地位高;小福晉和格格、媵妾、婢妾等妾所生子女屬庶出,地位遠低於大福晉和側福晉的子女。

最長壽也最默默無聞的皇七女

太祖時期,最默默無聞的公主便是太祖的第七女,既皇七女。皇七女出生於明萬曆三十二年,即1604年三月初十日,生母是太祖的庶妃伊爾根覺羅氏。

皇七女生前曾受封鄉君品級,鄉君的級別,隻不過相當於鎮國公、輔國公的女兒,這說明皇七女是庶出之女。

天命四年,即1619年,16歲的皇七女嫁給了騎都尉納喇氏鄂托伊,崇德六年,即1641年,額駙鄂托伊陣亡,那一年,皇七女37歲。

從此,皇七女獨守寒窗殘燭,任歲月冷寂,在形影相吊中苦等人生終了,獨處了整整45年。直到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皇七女去世,享年82歲。

皇七女是清初公主中最長壽的一位,她曆經四個王朝,從太祖朝到太宗朝,再到順治帝和康熙帝,可惜,因為是庶出,她自始至終都沒有被皇帝們重視過,直到康熙年間離世,也沒有得到什麼顯赫的公主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