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是怎麼繼位的
在溥儀繼位前,滿清皇族還上演了一場立儲鬧劇。光緒帝變法失敗被囚,慈禧太後訓政。光緒二十五年(l899)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後懿旨,溥灃入繼穆宗為嗣,號“大阿哥”。隨後大阿哥在弘德殿讀書,師傅為同治帝的嶽父、承恩公、尚書崇綺和大學士徐桐。二十六年(l900)正月初一日,溥灃代皇上到大高殿、奉先殿行禮。
慈禧預定庚子年即光緒二十六年(l900)舉行光緒帝禪位典禮,改年號為“保慶”。但京師內外,議論紛紛,大學士榮祿與慶親王奕勖以及各國公使均有異議,各種勢力也反對,建議此事停止。
不久,義和團事起,載漪篤信義和團,認為義和團是“義民”,不是“亂民”。五月,載漪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日本使館書記杉山彬、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被殺,義和團圍攻法國使館。七月,八國聯軍進逼京師,慈禧太後同光緒帝等一行西逃,載漪、溥灃父子隨駕從行。慈禧逃到大同,命載漪為軍機大臣。十二月,以載漪為這次事變的禍首,奪爵位,戍新疆。
二十七年(l901),慈禧等回鑾。途中,以載漪縱恿義和團,獲罪祖宗,其子溥灃不宜做“皇儲”,宣布廢除“大阿哥”名號。溥灃歸宗,仍為載漪兒子,另以醇親王第六子載洵為後。後來溥灃生活落魄,死得很慘。
這出“大阿哥”的鬧劇終於收場了,而溥儀繼位的正劇又開始正式上演了。據《清德宗實錄》記載:光緒皇帝臨終前一天,慈禧懿旨由溥儀繼承皇位。慈禧皇太後又懿旨:“醇親王載灃,授為攝政王。”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入承皇位,承繼同治皇帝為嗣,兼承光緒皇帝為嗣。之後一天,慈禧崩於西苑儀鑾殿。
慈禧為什麼選擇溥儀繼承皇位?溥儀祖父的嫡福晉葉赫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後胞妹,同時溥儀的母親是慈禧的養女。光緒帝過世時,載灃8歲,因醇親王“世襲罔替”而承襲為醇親王。載灃承襲醇親王後,l8歲開始在朝廷上效力,後任閱兵大臣。慈禧懿旨將心腹權臣榮祿之女又是慈禧認作養女的蘇完瓜爾佳氏,指配給載灃為嫡福晉。
從上可以看出,慈禧親手指定的三位皇位繼承人——載活是親胞妹的兒子,大阿哥溥灃是親侄女的兒子,溥儀是養女的兒子。這表明慈禧在愛新覺羅宗室中,挑選同葉赫那拉氏有關係之人,一代大清興亡,係於懿親宮闈。
紫禁城裏的小朝廷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後被迫代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製的結束。
溥儀雖然退位,但根據優待條件“皇帝”尊號仍存不廢;仍在紫禁城過小朝廷生活。
他在大學士陸潤庠和侍郎陳寶琛輔導下學習漢文,在都統伊克坦教導下學習滿文,在莊士敦指導下學習英文。除了讀書外就是惡作劇了,譬如他曾想用藏有鐵砂的油糕給太監吃,用鉛彈向太監窗戶打。
溥儀退位仍在宮中的時候仍用宣統紀年,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內監,故臣贈諡,不改衣冠。觸犯王法者由慎刑司處治。
鑒於溥儀放肆,參政院於1914年11月提出七條“維持國體建議案”:
1、尊重中華民國,廢止與國法令抵觸行為;
2、用民國紀年;
3、賞賜隻能用於家庭和家族,官民隻能賜物,不能賜諡;
4、皇室機關不能對人民發告示,給處分;
5、皇室人員用民國服裝;
6、由民國司法廳辦理宮內犯罪案件,執事、太監違規由專任內廷警衛的護軍長官處理;
7、裁內務府慎刑司。
小朝廷內部機構臃腫,用費浩繁,太監為非作歹,盜竊成風。溥儀不得不加以整頓,遣散內監,裁撤機構,削減官員。即使這樣,有限的經費還是難以維持小朝廷,溥儀乃大肆出賣宮中古物,如金器、名畫等。
不愛學習的小皇帝
1912年9月10日,六歲的溥儀要開始讀書了,隆裕太後為他請了師傅。書房最先是設在景色秀麗、三麵環水的中南海瀛補桐書屋。後來又移到了紫禁城齋宮右側的毓慶宮。毓慶宮比宮裏其他地方安靜簡潔,最早曾是嘉慶帝的寢宮,光緒帝小時也曾在這裏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