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宣統朝(1909-1912)(1)(2 / 3)

先後教過溥儀漢文的師傅有陸潤庠、徐坊、陳寶琛、朱益藩和梁鼎芬,滿文則由伊克坦教負責。在溥儀讀書的六七年裏,學的都是十三經、古詩、古文以及《大學衍義》、《朱子家訓》、《庭訓格言》、《禦批通鑒輯覽》之類,至於算術、地理、曆史,溥儀都沒有學過。到了l4歲的時候,英國人莊士敦開始教溥儀學習英文。

溥儀對讀書沒什麼興趣,除了常常生病不能上學之外,還會時不時讓太監傳諭老師放假。對於小溥儀來說,毓慶宮那棵大檜柏樹下的螞蟻、蛐蛐、蚯蚓要比讀書有意思的多,他還讓人搬來古瓷盆缸喂養這些小東西,常常一蹲老半天,甚至玩得忘掉了吃飯。這個不愛學習的小皇帝學生讓老師們很是無奈,於是不得不采用權宜之計,每天早上起來之後,由總管太監張謙和站在臥室外麵,把昨天的課文大聲誦讀幾遍給溥儀聽。在溥儀到太後麵前請安的時候,讓他把書從頭念一遍給太後聽,以促使他記憶。當然了,這樣學了幾年,也背不出幾篇文章。滿文就更不用提了,連字母都沒學會,伊克坦去世之後,這門課程也便徹底結束了。

老師們為促進溥儀學習,給溥儀找了幾個伴讀,先是由貝子溥倫之子毓崇伴讀漢文,後來又增加溥儀的弟弟、醇親王次子溥傑伴讀漢文。伴讀的學生每月可以拿到80

兩銀子的酬賞,另外還賞“紫禁城騎馬”,即從東華門、西華門進宮以後還可

以在宮內騎一段路程再下馬,這是朝廷對臣下的一種特殊恩典和榮譽。老師對溥儀的過失也可以用訓斥伴讀生的辦法加以規勸、訓誡。這時候的溥儀才算稍微有了些長進,最起碼可以坐在書房裏的凳子上學習了。

清朝末代帝師

在溥儀的多位漢文老師當中,對溥儀影響最深的是陳寶琛。

陳寶琛,福建閩縣人,有“福建才子”之稱。同治朝進士,二十歲點翰林,清末曾任內閣學士和禮部侍郎。入閣後以敢於向太後進諫出名,與張之洞等人同被稱為清流黨。

光緒十七年(1891)被借口沒有辦好南洋事務連降五級,從此回家賦閑。

在這段時間裏,他認為非發展實業和教育不能救國,完成了他一生中重要的觀念轉變。作為福建鐵路公司總理,他親自到南洋募股,建設漳廈鐵路,開福建鐵路建設之先河。

他熱心家鄉教育事業。光緒二十五年自任鼇峰書院山長(院長),書院下麵還有幾個學院:東文學堂、師範學堂、政法學堂、商業學堂。他派法、政、商、工、農等科學生留學日本。

1907年,陳寶琛又創辦福建優級師範學堂,後發展成為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是福建師範大學的前身,也是福建省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開創了福建現代高等教育的先河。他親撰“溫故知新可以為師,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的訓聯作為學堂的辦學“本旨”,創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與行政管理製度。

優級師範學堂前後辦學僅八年半,卻如期培養了兩百三十八名畢業生和數十名留學生,他們為福建各類中等學校的興辦和全省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後,福建省長達二十幾年沒有省立的高等師範教育。

與此同時,他還派出畢業生到南洋各地的閩籍華校任教,對南洋華僑教育的發展也起到積極作用。

陳寶琛還首倡福建女子教育,由其妻王眉壽創辦福建女子職業學堂,招收女生學習。這所學校擴大後,改稱福建女子師範學校。

他閑居福州長達二十五年,辛亥革命前夕才被起用,原放山西巡撫,未到任,就留下做溥儀的啟蒙老師。

陳寶琛為人穩健謹慎,反對太監們給溥儀講怪力亂神故事,對溥儀學習比較盡心。陳寶琛教溥儀的時間最長,所以溥儀很信任他,事無巨細都要問一問這位老師。皇室給陳寶琛待遇優厚,每月有1000圓(折銀720兩)酬金,還經常賞賜古董字畫、禦筆聯匾。

陳寶琛去世後,他的後人貫徹其“書藏於私,不如藏於公”的理念,將他的大多藏書贈送給福建師大圖書館和省圖書館。福建師大圖書館依托他所捐贈的31230冊藏書專門修建了“陳寶琛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