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宣統朝(1909-1912)(3)(2 / 3)

良弼身為皇族,留學日本學過軍事,組織宗社黨,在皇族中是頗受倚重的少壯派。良弼一死,皇室要員便失去了主心骨。袁世凱的部下段祺瑞又聯合二十八名戰將,從湖北前線打來電報,請求共和,並請袁世凱派全權代表與南方對話。良弼之死,加速了清帝遜位。隆裕太後隻得在宣統三年十二月十三日(1912年2月1日)再次召集禦前會議,決定遜位。十六日,詔命袁世凱與南方革命黨磋商遜位的條件。

袁世凱為了從清王朝手中奪取政權,主張優待皇帝、皇族。而革命黨為了廢除君主專製,也被迫通過了袁訂立的《優待條例》。條例上規定:皇帝尊號不廢,待以國君之禮,每年供其新幣400萬元費用,暫住宮中,以後遷居頤和園;宗廟陵寢及其私產,派兵保護;皇族世爵依舊,私.產保護,免予當兵,享有一般公民權;滿、蒙、回、藏王公世襲與宗教信仰依舊,各族與漢族平等。

l912年(宣統三年,民國元年)2月12日,隆裕太後代表宣統皇帝正式頒布遜位詔書: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統治中國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終於在風雨飄搖中走到了盡頭,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製製度也宣告結束。

另附

帝王世係

(廟號諡號姓名在位時間年號皇陵)

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追尊)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1616年~1626年天命福陵

清太宗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1626年~1643年天聰崇德昭陵

清世祖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1661)1643年~1661年順治孝陵

清聖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1661年~1722年康熙景陵

清世宗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1722年~1735年雍正泰陵

清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1735年~1795年乾隆裕陵

清仁宗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愛新覺羅顒琰(1760—1820)1796年~1820年嘉慶昌陵

清宣宗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1820年~1850年道光慕陵

清文宗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1850年~1861年鹹豐定陵

清穆宗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5)1861年~1875年祺祥同治惠陵

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1875年~1908年光緒崇陵

無無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1908年~1912年宣統華龍陵園(溥儀初葬八寶山革命公墓,後在家屬要求下移葬華龍陵園)

對外戰爭

(時間戰爭交戰國結果)

1627年丁卯之役李氏朝鮮朝鮮敗,求和,約為兄弟之國

1636年丙子之役李氏朝鮮朝鮮敗,成為清朝附屬國

1685年-1686年雅克薩之戰沙俄沙俄敗,《尼布楚條約》

1765年-1770年清緬戰爭緬甸簽訂和約

1788年-1789年清攻安南阮惠之戰安南(阮惠)安南求和

1788年-1792年清反擊廓爾喀之戰廓爾喀(今尼泊爾)中國勝,保衛了西藏領土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英國勝,《南京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