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 / 1)

大學錄取通知書下來的那天,我把高中所有的書和資料都賣給了廢品收購站。3年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我,真是學得太苦了,如今終於熬出了頭。上大學第一天我就告訴自己,要把所有的損失都補償回來!圖書館裏,我借了一大摞如饑似渴地惡補;足球場上,我大汗淋漓歡快地奔跑;電影院裏,我陶醉在最喜歡的科幻、戰爭片中;宿舍臥談會,我與室友信馬由韁地高聲談笑……輕鬆的感覺真好,我似乎找到了生活的樂趣。

無比逍遙地過了一段日子後,一位老鄉拉我去參加文學社團。結果一發不可收,興趣廣泛的我又加入了吉他協會、書法協會、學校廣播站,而校園歌手大賽、主持人比賽、辯論會……到處是我風風火火的身影。搞活動很占時間,於是逃課成了家常便飯。大學的環境比較寬鬆,我又是一個沒有自製力的人,大一就在浮躁忙亂中悄悄逝去。直到期末考試來臨,麵對兩科的補考通知,想到含辛茹苦以我為傲的父母,我後悔呀,後悔自己荒廢了一年的大好時光……

教育專家馬誌國點評:一些大學生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升入大學便“萬事大吉”,產生了“終於努力到頭了”的不正確心態。作為新生要認清學習方式的轉變,相對中學的“填鴨式”教育,大學教育比較寬鬆自由,實行學分製,學習什麼內容,如何安排學習時間,要根據個人特點有所側重地進行選修,因此,學校對大學生的自主意識要求很強,大學生應該理解。

備忘錄三:對比之痛,從優秀到平庸

等最初的新鮮感一過去,我發現,我的大學小得可以跟芝麻相比,跨幾步可以量出其直徑,看幾眼可以鳥瞰其全貌,過幾天可以混熟其師生。

即便這樣,在我有些失望的大學裏,人人都那麼牛,學習好再也不是自己獨自引以為豪的優點了。我的一個同學打籃球特別好,乒乓球、遊泳、撲克、麻將……無一不通,學習也好,應付考試特輕鬆,考前兩周足夠;喝酒還特厲害,這可是一個男生立足社會的本錢呀!我簡直沒辦法比,真是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雖然其他人不像他給我這麼強烈的刺激,但都是各有所長……

懶散、頹廢、缺乏鬥誌,就是我整個大一的狀態。最要命的是,我觸網了,並且非常上癮。每當累得雙眼發花、無心讀書時我就發誓,再也不上網了!可它就像鴉片一樣侵蝕著我,使我不可抗拒地天天到此一遊……

心理專家東子點評:優勢是相對的,如所處的群體、所比較的對象變了,優勢可能就不複存在。許多人在中學是當地的佼佼者,他們從各地彙集到一所大學一個班級,比較起來總會略有差異——即“相對平庸化”。這就易使學生出現“四無”心理:無目標、無興趣、無動力、無意誌。悅納自己,以一顆平常心看待他人,從從容容在選定的生活方式之中行走,大學生的路才會更寬。

備忘錄四:與人交往,總有壓抑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