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強韌的生命力(1 / 1)

我們隻要仔細閱讀《孟子》,就會不由自主地被孟子那攝人心魄的強韌生命力所震撼。孟子這個人在當時確實是個異數,是獨一無二的。孟子生於亂世,卻不隨俗俯仰,有所為有所不為,並時時以他雄渾有力、一針見血的筆鋒直指時代的墮落,尤其是當時盛行的功利思想。戰國時代的功利思想主要表現於兩個方麵:第一是各國統治者多半近視、短利,隻追求一時的利益而從不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孟子就曾毫不客氣地指斥梁惠王(在位於公元前370~前319年):“不仁哉!梁惠王也。以土地之故,靡爛其民而戰之。”(《孟子·梁惠王》)一國之君如此,那麼當時的知識分子如何呢?戰國時代的知識分子遊走各國,憑其三寸不爛之舌縱橫捭闔,借著對國君的獻策,圖謀個人富貴而置百姓福祉於不顧,如蘇秦,張儀之流務為合縱,連橫,“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孟子·滕文公》),天下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第二則是一般人民在這種急速變遷的時代裏,也往往隨波逐流,淹沒於物欲的洪流中。孟子所處的時代可說是舉世滔滔,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盡為利往的亂世,但他終其一生都堅決與逆流對抗,在與時代潮流的頑健抗衡中展現全副的強韌生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