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
【大意】通達的人說話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結果不可,隻要合乎道義就行。
孟子本來是非常強調個人修養問題的,認為君子一定要言必信,行必果。但在這裏卻又提出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命題,可能讓人會懷疑。其實孟子指出的是一個大信與小信的問題,人在不同環境下,要能審視不同的條件,隻要符合道義的就是可取的,孟子這裏向人們指出就是一個變化的思想,隻要是符合道義的,一切都可以變。在管理中也是同樣,隻要是符合企業利益,一切都可以變。而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不變就意味著被淘汰,意味著死亡。
1946年,日本卡西歐公司成立,當時公司隻是一個僅有一台機床的小作坊。而現在,它已是擁有資金近千億日元,營業額達1,800億日元的世界著名的大企業。卡西歐公司成功的秘訣在於對產品的不斷創新。
卡西歐公司剛成立不久,就拿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中繼式國產小型計算機。近50年來,卡西歐公司堅持在一定時期推出一些主力商品。幾年後,人為地促使它陳舊淘汰,同時又生產出一些新產品來取代之,並且明確提出這樣的目標:下一個王牌產品的功能要比現在的提高20%,價格則要便宜20%。20世紀70年代中期,卡西歐公司致力於開發以學生、小職員、家庭主婦為主要消費對象的人手一隻的小型廉價品。20世紀70年代末,卡西歐公司又推出“迷你式”LC-78型微型計算器,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卡西歐仍然不斷地向市場推出新產品,如像信用卡片大小的太陽能計算器、電子手冊的數據庫電腦等。
卡西歐公司在開發新產品時,十分注重產品的多功能複合化,使用戶使用更方便。他們在20世紀60年代生產了具有計算數字、計時、讀秒、鬧鍾等4種功能的複合式計算器;在20世紀70年代,又成功開發了多功能計算機和函數計算機;進入20世紀80年代,品種更是五花八門,有超薄型計算機、數據電子表、可以伴唱的電子樂器、附有自動打印裝置的計算器、高靈敏的太陽能計算器等等。這些源源不斷問世的新產品,使卡西歐公司連續獲得前進的動力和發展的活力。公司的發展目標也由“計算器的綜合製造”發展到“情報機器的綜合製造”,再發展到“電子機器的綜合製造”。
為了從組織上保證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卡西歐公司設立了研究開發總部。該部擁有800多名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25%,專門從事新產品的研製和技術的開發工作,科研經費占銷售總額的4%左右。研究開發總部分成許多個小組,各小組密切注視市場的動態,設計出適合各種需求的新產品,並及時地投入生產、投放市場。
此外,卡西歐公司還建立了“卡西歐振興科學財團”,專門資助有突出成就的科研人員。
從卡西歐公司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要想保持長盛不衰,就必須隨時進行自我更新,用科學技術來改造原來的產品,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否則,因循守舊、驕傲自滿、固步自封,無論企業過去的曆史多麼輝煌,最終也會被時代發展的大潮所淘汰。
美國的勝家公司曾經是一個國際性的大企業。它生產的“勝家”縫紉機曾經在全球暢銷。1940年,世界每3台縫紉機中就有2台是這家公司的。可是,到了1986年,勝家公司不得不放棄了縫紉機的生產。
“勝家”為什麼退出縫紉機生產領域呢?原來,勝家公司沒有能夠投入人力、財力開發新產品。一直到1985年,勝家公司生產的仍舊是19世紀設計的縫紉機;而其他的縫紉機生產廠家卻研製出了新產品,如日本研製的縫紉機在操作失誤時會報出聲音提醒改正;英國則推出了“音樂縫紉機”;瑞典生產了“電腦縫紉機”。世界市場發生了如此巨大的技術更新浪潮,但勝家公司卻永遠保持原來的生產技術水平,不求技術創新,因此被淘汰當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足為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