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教亦多術。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孟子·盡心》)
【大意】教育也有多種方法。我不屑於教誨於他,本身就是對他的教誨。
教育有多種方法,這是不言而喻的,孟子在這裏談到的是另外一種教育方法。
不屑之教,是亦教之。
在企業管理中也是同樣,創新有很多方法,所謂“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是,要記住一條,變,才是企業惟一不變的主題。
現代企業管理中,企業變化也是無止境的,想坐守舊境使企業發達,那是不可能的,特別是麵對危機,更要變化多端。企業的變化要重視以下幾點:
1.一定要對比。對比可以在同行中對比,產品對比、企業對比,可以在對比中借鑒別人的生存方法。對比是無情的,隻要站在同一地平線上,高下立即分出,何不迎頭痛追。
2.決不能盲目樂對,以為隨便變化或者做一下形式就能解決問題,一種不負責任的應付會毀了一個企業。
3.變化要有犧牲精神。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韓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就是靠善變的精神把企業帶入到一個更高的高度的。
李健熙的父親李秉哲1910年出生於韓國漢城的一個殷實之家。李秉哲好讀書,中學畢業後,又赴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
1938年,28歲的李秉哲回到韓國自己的家園,創辦三星商會,從事貿易和釀造業,開始了創業。
李秉哲的創業之路極不平坦,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定,三星公司才正式走上經營發展的大道。
李秉哲為三星公司製定了三星精神,也就是三個第一:品質第一,事事第一,利潤第一。
1987年,李秉哲與世長辭。其子李健熙出任三星集團會長。
1993年對於三星公司來說,是改革之年。李健熙提出了一係列改革方案,被人稱之為“三星新經營”。
李健熙在就職宣言中就提出“一定要成為世界超一流的企業”的目標,在平穩地度過了5年,完成了新老交替後,他開始為自己的諾言付諸實踐了。
1993年2月18日,三星集團電子部門的副總經理以上幹部得到通知:立即到李健熙會長那裏開會。會議名為“電子部門出口商品現場比較與評價會議”。會上,一向沉默寡言的李健熙一反常態,侃侃而談:“諸位,我們的商品現在處境不是很樂觀。”他的聲音有些顫抖了。手下的人有點不敢與他的目光對視。
“在美國,一支高爾夫球棒賣到150~250美元,是我們三星13英寸彩電的價格!要知道,我們的彩電是由一千多個零部件組成的。一支好的高爾夫球棒在這裏賣500美元,而我們27英寸的彩電才賣400美元。即使如此,我們的產品在這裏仍然灰塵滿麵。請問,這樣的產品還能貼上‘SAMSUNG’的商標擺在櫃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