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創新製勝的根本(2 / 2)

索尼的成功是其不斷創新,積極進取思想的成功,一大串的事實證實了索尼創新精神的正確性。

1950年,索尼首創手提式磁帶錄音機;

1955年,索尼首創晶體管收音機;

1960年,索尼首創晶體管電視機;

1962年,索尼首創微型電視機;

1965年,索尼首創盒式錄音機;

1968年,索尼首創單槍三束彩色電視機;

1973年,索尼在世界上最早製成大角度(122度,20英寸)彩色電視機。

索尼公司在科研開發過程中,注重應用性與大眾性。索尼創始人井深是一位高爾夫球和音樂愛好者,如何使運動與音樂結合起來呢?他與公司的研究人員商量,如何生產出一種出去散步時方便攜帶的盒式單放機,戴上耳機,就可以邊走邊聽音樂。後來終於研製、開發、生產出風靡一時的隨身聽。

在開發大眾化盒式錄像帶時,井深拿出一本袖珍書對公司的科研人員說:“請研究做成這樣大小並有電影拷貝動用的盒帶。”於是,錄像機誕生了,並很快風靡全球。

盛田昭夫做了最高領導人之後,把新產品的開發及創新放到了至關重要的地位。到80年代末,索尼公司已有上萬種規格的電子產品銷售到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在7個國家開設了30多家企業。他每年撥出巨款研究創新產品,每年科研費占營業額的5%以上,比如,1991年的科研費用高達15億美元。

在工作交往中,當他們發現西歐企業管理人員工作效率非常之高,便考慮開發一種袖珍電子記事本、鍵盤小寫字母和計算機。兩年之後,一種PalmTop(掌上電腦)就投放市場了。1990年,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掌上電腦,每件售價1,250美元,銷售量非常大。一年之後,他們又推出掌上電腦第二代,它體積更小,售價才500美元。這種產品出來後更加暢銷,一下子就賣掉了10萬件。目前,這種類似的產品已在世界各地風靡一時,成為眾多商家追逐利潤的增長點。

索尼公司最關心的就是開拓與創新,他們的口號是:“我夢想的,索尼已經做到。”在這樣的宗旨下,該公司成為全球效率最高的發明者,平均每日出4種新產品,每年有1,000種新產品上市,其中800種是由原產品改型的。孟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成了教導我們“團結就是力量”的至理名言。然而,人們往往隻注意“人和”,卻忽視了“天時”也同樣重要。這裏的“天時”,指的就是機遇。孟子指出“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意指雖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勢,雖然有鋤頭,不如等農時。機遇不管是對人的發展,還是企業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抓住機遇就等於抓住了成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