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創新製勝的根本(1 / 2)

【原文】陳臻問曰:“前日於齊,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於宋,饋七十鎰而受;於薛,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饋贐。’予何為不受?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為兵饋之。’予何為不受?”(《孟子·告子》)

【大意】陳臻問道:“以前在齊國的時候,齊王送給您100兩黃金,您不接受;到了宋國的時候,宋王送給您黃金70兩,您卻接受了;在薛地的時候,薛君送給您黃金50兩,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確的,那麼後來的接受便是錯誤的。如果後來的接受是正確的,那麼前麵的推辭就是錯誤的,老師您總有一次是錯誤的吧!”

孟子說:“其實兩次都是正確的。當在宋國的時候,我準備遠行,對遠行的人理應送些盤纏。所以宋王說:‘送些盤纏。’我怎麼能不接受呢?當在薛地的時候,我聽說路上有危險,需要戒備,薛君說:‘聽說您需要戒備,送你一些買兵器的錢。’我怎麼能不接受呢?”

我們在這裏又一次見識了孟子的辯才,當然我們在這裏所要討論不是孟子的高超辯論之術,而是從孟子的話語反映出的通權達變的思想。通權達變就是不死守經驗,緊跟時代的步伐,創新製勝。

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產品同質化傾向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不斷追求,不斷創新是企業獲得成功、求得長久生存的必由之路。

沒有創新與開拓,就意味著企業的死亡和衰退,在飛速變化的時代浪潮中很容易被淘汰。日本索尼公司秉承日本人特有的創新、開拓意識,以此為根本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索尼公司的前身是“東京通信研究所”,是由井深於1945年10月在日本橋白木屋的三樓開設的一個事務所。第二年5月,資金達到15萬日元,建立了東京通信工業,成為股份有限公司,共有員工8人。發展到今天,索尼公司已擁有11.3萬名員工,並且有一支工程師和科學家隊伍,營業額每月達20億美元。

索尼公司在發展的路途中,曾出現三次嚴重虧損,即1968年、1975年和1978年,失敗使公司的決策者更迭。當時成為最高權力決策者的盛田昭夫警醒了。他意識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市場,企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必須不斷創新,才能贏得市場。據此,他主持下的索尼公司,新產品不斷湧現,業務不斷隨之興旺。

事實上,索尼公司創立不久,創始人井深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公司成立之初,公司的宗旨上赫然寫著:“公司絕對不抄襲仿造。”

一般日本企業經營的基本方法是大量生產、大批銷售,但索尼公司走得卻是另一條路。索尼公司首先投資開發研究,創造出其他公司難以模仿的產品。即便是這種商品被其他公司趕上了,還有新的產品出現,依靠技術進步,不斷開拓新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