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玩到5歲,學啥都不晚(3 / 3)

在家長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幼兒歡樂的天性被剝奪了,無情的應試教育過早地開始蠶食孩子們。而這樣做對幼兒的身體發展白害而無一利。幼兒正處於長身體階段,機體和神經係統都還比較弱。幼兒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係統的傷害,並引起心理上變化,如表情呆板等。過早、過多的規範性學習,還將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不良症狀產生。

另外,過早地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幼兒期的心理發展還不完善,還不具備係統學習的能力,如果此時強迫幼兒像小學生那樣學習和做許多功課,他們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學習過於吃力,幼兒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從而會扼殺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方法五:玩得盡興,學的才能開心

與現在的早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那個時代的人,大都是玩到8、9歲才上學。也就是說,9歲以前的東子一個字不識,可現在卻也發表了700多萬字的文章,出版了20幾部著作。如果說東子的分量不夠有說服力,那麼再說聶力,一個16歲才開始上小學接受文化教育的女孩,後來成了中國有史以來唯一的女中將,也是世界上軍銜最高女將軍。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東子和聶力的事都過去了幾十年,還缺乏說服力,那就說說東子的女兒,今年剛滿12歲的範薑國一,她該算是新時代的孩子了吧。她的幼兒成長時期,我並沒有給她灌輸多少文化知識,而是一直鼓勵她玩耍,而且要她能玩會玩巧玩。結果範薑國一幸福的玩過幼兒階段後,又用3年半時間“玩過小學”,而後連跳兩級升入初中,並且還寫出了一部暢銷書《玩過小學》。

為此,一些媒體的記者大惑不解:很多孩子苦學死學都學不好,玩著學卻成績好能跳級?在向女兒尋求答案時,依依蹦蹦跳跳的說“因為玩得盡興,學的開心,所以成績好啊。”

瞧瞧,其實,道理就是這麼簡單。對於孩子來說,玩是最開心的事情,玩得盡興,學得開心,自然是事半功倍;而對於幼兒父母來說,玩也是最佳的教子方式。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的知識,增長的能力,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

通過在玩耍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的想像力,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發展孩子的記憶力,在大自然中鍛煉孩子的觀察力等方法,來提高孩子的能力,遠比直接知識的授予、灌輸要重要得多。所以,應該讓孩子享受屬於他的童年快樂,對於孩子來說,成功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身心成長才最為關鍵。

東子向來認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擁有生存的能力,讓孩子全麵成長,從而可以在漫長的一生中,快樂、從容的度過每一天。

現實告訴我們,一個綜合能力強、心裏充滿快樂、陽光的孩子,孩提時即使學習成績不一定好,但將來走出學校後,無論他身在何處,都會因為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強,而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身的價值。所以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在於孩子學了多少文化知識,考了多少分,而在於他是否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全麵發展的人。

玩耍就如一塊投入海洋中的海綿,有無盡的甘霖供孩子汲取。父母要學會鼓勵孩子聰明、巧妙、愉快地玩,父母不僅要重視孩子的智商、情商,也要注重發展孩子的“玩商”。 該玩時就讓孩子盡情的玩,要學時他自然會開心的學。如此,孩子快樂了,家長也輕鬆了,何樂而不為呢?

為此,東子鄭重的建議您,快給幼小的孩子減負吧,因為:玩到5歲,學啥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