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車離開的時候,大人孩子都站在學校前麵的空地上,久久地揮手,直到我們在後視鏡裏再看不到他們的身影。
老玖一直沉默著,太陽鏡後麵的雙眼有些發紅,可能噙滿了淚水。這是一頭有故事的、多情的野犛牛。盡管我並不知道他和這個神秘村落的故事,但我也被剛才的情景感動了。大家都沉浸在這份感動之中,不忍心打破沉默。
下山的時候,路邊兩個用自行車輪玩滾鐵環的孩子停下來,看著我們的車,把左手高舉過頭頂,髒兮兮的臉蛋兒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
也許是由於心情變了,也許是由於對身邊人的態度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返程的路已不再艱險和漫長。連那段掙紮得死去活來的爛泥路,也一不小心就被甩在了身後。
重返然烏湖邊,天空明朗,山清秀了不少,水也漂亮了許多。我甚至看到了雪山後五彩的山峰。我驚喜地將自己的發現指給老玖看,他扭頭看了幾次,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有些事,何必非要知其所以然呢?
一堂冰川知識科譜課
回到318國道,繼續西行。老玖告訴我,我們去的冰川群,正是大名鼎鼎的來古冰川,那個村就是著名的來古村。誰也不知道那個村莊的人是什麼時候住到冰川之下的,至今還保存著原始的半牧半農生活。村子的房屋因地而建,比較分散,大約有70多戶人家。
那所小學是村裏唯一的學校,以前是老式的破房子,條件相當簡陋,村長是唯一的老師。幾年前,老玖看到福建朋友老張拍的一組照片,被深深震撼。幾乎是一時衝動,他隻身來到來古村,帶著一背囊文具書本,當了大半年支教老師。村民和孩子們都非常喜歡他,他也打心裏愛上了這個與世隔絕的村子。
回到城市,老玖跟其他到過來古村的人一樣,開始對外宣傳,並竭盡所能地發動各方力量希望改善那裏的教學和生活條件。這一次,出乎意料的是,村裏的學校已經改建,隻是師資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我不由得對身邊這頭曾經令人絕望和反感的野犛牛側目。更令人側目的,是他一邊開車一邊給我上的一堂冰川科普課。
冰川的美,在於難得一見。這裏說的難得一見,不是因為數量有限,而是因為見到美麗冰川之前,勢必經曆艱難的跋涉。在中國,冰川的數量達到了46000多條,一點也不比名山大川少。
當然,能看到冰川的人遠比遊曆名山大川的人少。但許多人看冰川都會上癮,被冰川的那種與眾不同的美所震撼,一見鍾情之後,便念念不忘。
實際上,冰川並不像人們看到的那樣安靜。如果你能走近冰舌,就會聽到它不斷生長,最後斷裂成冰磧的聲音。那些冰磧就是冰磧湖上的冰塊,冰塊融化就成了冰湖。有人說,欣賞冰川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其末端形成的冰磧湖,這通常是冰川最美麗的組成部分。當然不是所有冰川都會形成冰磧湖,還有許多冰川融水直接形成溪流江河的。
我們看到的來古冰川,其中黑白相間的中磧應該是最美的。從海拔6000多米的高山流入海拔4000米的冰磧湖過程中,冰川裏的冰磧勾勒出了一道道壯觀的曲線。試想,如果沒有那些線條,白茫茫一片,冰川還會美嗎?
在我們眼前看似靜止不動的冰川,實際上卻是那些壯觀景象的真正“推手”。雪山上那道深深的山穀、冰舌下那個巨大的冰磧湖、湖畔那片更為巨大的亂石灘,其實都是冰川運動的結果。當這些開天辟地的壯舉在過去的若幹年裏轟轟烈烈地完成之後,冰川卻不動聲色地掛在那裏,紋絲不動的樣子。繼往開來的使命完成後,奔騰不息的前景交給了江河去描繪。
如果你沒見過冰川,並了解它的來龍去脈,很難想象,一條奔流到海不複返的江河,竟有如此淡定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