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保留限製GPS信號強度,或關閉公眾的GPS精度的權利。最初,最優質精確的GPS信號保留用於軍事用途。美軍及其盟國在衝突時將能夠使用它。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可使用軍事信號。GPS信號也可用於民用,提供給非軍事用戶,但精度有限,信號已經過故意退化、“可用性選擇”等技術處理。美軍將計時脈衝畸變的過程,稱為“可用性選擇”。1983年9月1日,一架大韓航空公司飛機007航班,承載269人,在經過蘇聯邊境時偏離航線,進入薩哈林和莫涅龍島附近禁飛領空。蘇聯認為飛機故意進入軍事基地偵察將飛機擊落,結果機毀人亡。為了避免災難再次發生,美國總統羅納德·裏根發出一項指令:GPS可供民間自由使用。2000年5月1日,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宣布,從午夜零時起,GPS 的“可用性選擇”關閉。民用全球定位係統的精度從300米提高到20米。
全球定位係統的特點是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簡便、應用廣泛等。全球定位係統定位誤差不大於10米,時間誤差不大於0.1秒,授時精度優於0.000001秒,僅需幾秒鍾到十幾秒鍾就能夠確定自己的位置和精確時間。
美國GPS有一項撒手鐧——“快門”控製。在發生戰爭時,美國將啟動“快門”,不讓敵人利用GPS。通過暫時關閉某一戰區的信號、加入密碼授權等方法,使敵方軍隊難以利用GPS。
全球定位係統有3個精度標準,數值越小越好。定位精度以“米”為單位,速度精度以“米/秒”為單位,時間精度以“納秒”為單位。納秒隻有十億分之一秒。時間精度和速度精度比較容易實現,導航衛星專家努力追求的是定位精度。全球定位係統的精度很高。目前,精確製導導彈主要有幾種:紅外成像製導導彈、合成孔徑雷達製導導彈、激光製導導彈和衛星製導導彈。衛星製導導彈上安裝了衛星導航儀。導彈計算自己的三維坐標、時間、速度,修正飛行軌跡。導彈還必須知道攻擊目標的三維坐標,甚至移動速度、方向、時間,計算出最精確的攻擊航線,主動和自動尋的。
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美軍要攻擊一座伊拉克的水電站,必須切斷首都巴格達的電源。怎樣切斷電源,而又不徹底摧毀水電站呢?
“我認為最好在大壩上鑽一個洞,上校。”
“說得容易!用什麼在大壩上恰當的位置鑽一個恰當的洞。特種部隊?”
“不,上校,激光製導導彈能做這個外科手術,創口精度1米。沒有比這個更精準的了。”
美軍戰機發射了激光製導的第一枚導彈,先炸開了一個洞口;一分鍾後第二枚導彈從洞口鑽進,給水電站進行了一次漂亮的微創手術。衛星製導導彈比激光製導導彈更聰明。它會重新選擇攻擊目標,甚至拐彎。
美國已發展了三代全球定位係統。它將改善導航精度,為作戰人員和民用用戶服務,並提供全球先進的抗幹擾能力,提高係統的安全性、準確性和可靠性。第三代全球定位係統由32顆新型衛星組成,精確度達1米,能掌握全球的任何風吹草動。第一顆第三代全球定位係統“GPS-3A”將於2014年發射。
“格洛納斯”全球定位係統
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全球定位係統,能夠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精確測出三維位置、三維速度、時間和姿態參數。“格洛納斯”係統可為用戶提供高精度差分導航、自主精確導航、時間和頻率基準、海上台站管理以及精密測量等。
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蘇聯確定發展以新衛星為基礎的無線電導航係統。精確航行、精確打擊是蘇聯夢寐以求的目標。1970年,蘇聯批準建立一個衛星導航體係。1976年12月,蘇共中央委員會和蘇聯部長會議決定:統一空間導航係統,研發部署全球導航衛星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