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賣的是什麼產品呢?據了解,“鴻寶”的產品是一款太陽能/風能電力係統控製器。據鴻寶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萬良介紹,開發這種環保電力產品,針對的是國外實行環保能源政策帶來的市場。日本到2010年前綠色電能要達到10%以上,而丹麥在2007年要求達到40%,這些政策將帶來對環保電力係統相關產品的巨大需求,而這種產品的出口利潤要遠高於一般的電器產品。
浙江省電源學會秘書長呂征宇肯定了國外環保能源政策蘊藏巨大商機的預測。他表示,不隻是日本和丹麥,發達國家普遍倡導風能和太陽能的應用,這對於那些有實力生產符合國際標準綠色能源產品的中國企業來說,不失是一個開拓國際市場的好機會。
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認為,創新有時候並不完全就是產品創新或者技術創新,創新的意識也會“創造”出許多商業機會。“溫州很多中小企業應根據自己的靈活性和專業特點,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中尋找和發掘市場。”
“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王麗慧淡淡一笑。
她所說的“大家”,客氣地說,當然是指全體員工。但我想,如果沒有擔任董事長的夫君胡萬良對企業發展方向的正確把握,沒有她在這其中奉獻的智慧,這“大家”恐怕也是凝聚不到一起的。
而“鴻寶”的曆史,也可能改寫……
南聯盟來的女老板
人物名片
金愛華:愛華國際貿易進出口公司董事長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麼怪,如果不是因為某種機緣巧合,生活中的某些人、某些事你可能永遠無法接觸,無可追蹤,甚或成為遺憾。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野蠻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的暴行發生之後,人們曾從媒體上看到過這樣的報道:一位中年婦女在導彈爆炸的硝煙中,帶著她在南斯拉夫公司的雇員們奮不顧身地衝進使館,投入營救工作。
那是一個多麼壯烈的場麵,我不由地對那位中年婦女那那肅然起敬。
然而此時,那位名叫金愛華的婦女就坐在我的眼前。她的身份是愛華國際貿易進出口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公司總部設在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首都貝爾格萊德,她所住的地方離中國大使館僅幾百米。據她介紹,那天夜裏,刺耳的爆炸聲將她從夢中震醒,她本能地意識到是中國大使館出了事。她趕緊叫上住在一起的親戚和雇員,趕到現場參加了搶救使館工作人員和財產的工作!
“這是一起有預謀的侵略行為,美國佬絲毫沒有把我們國家的尊嚴放在眼裏……”
她的繪聲繪色的描述,把我們帶進那個令全體中國人民感到恥辱的時刻。盡管那些令人痛心的細節,我們已從人民日報記者呂岩鬆等人的報道中耳熟能詳。但麵對眼前這位普通婦女的講述,我們的靈魂再一次受到震顫。讓我們的靈魂震顫的,還有這位普通婦女身上體現出來的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邁氣概,這正是中華民族不滅的精神力量所在。
交談中得知,金女士是浙江青田人。青田在曆史上隸屬於溫州,至今大多數海外青田人仍稱自己原籍溫州。金女士出國之前,曾是這個著名僑鄉的一名農技員。她那時在縣科委從事食用菌栽培和蔬菜種植等技術的推廣工作,因業績突出被評為“三八紅旗手”,還當了五年的省人大代表。她外出經商的理由極其簡單,竟是為了躲避媒體的采訪。她說她自從當了“三八紅旗手”後就不得安寧,成天有記者來采訪,問這問那。耽誤工作不說,關鍵是一些記者寫出來的稿子添油加醋,三分寫成七分,一些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她自吹自擂,弄得好不尷尬。當時朋友中有很多人在國外做生意,她也加入了去國外“練攤”的行列。也就是帶上一些稀缺物品,直飛歐洲一些小國,擺上地攤,售完即走,每次大概能賺個幾百、上千元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