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別樣精彩(5)(3 / 3)

1994年,積累了一定資金後,她隻身前往南斯拉夫,專門做起了進出口貿易。

“我先後從青田帶出了100多個親戚,並在貝爾格萊德招聘了部分員工。我把他們按照能力大小分配在公司各個部門,各施其職,各盡其責,目前經營業狀況很好!”她說。

她的普通話說得並不標準,常把北京(Bei jing)念作bai jing,卻能以流利的英語和同來的南斯拉夫羅拉公司北京代表處主任米·馬諾維奇交談,並充當我們之間的“翻譯”。她說她過去一點不懂英語,是到南斯拉夫之後從零開始學起來的,這使我感到十分驚訝。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在馳騁商海的同時,還能學通一門異國的語言,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最令人刮目相看的當然是她在國家民族利益受到侵犯時表現出來的那種壯舉。我想,我國政府的後麵站著這麼強大的人民,是不必俱怕任何外來敵對勢力的。

我從內心裏敬佩這位南聯盟來的女老板。

“強留”下來的商會秘書長

人物名片

林丹:樂清市虹橋鎮商會秘書長

一個毫無攝影基礎的人,怎樣成長為一名高級攝影師?

一個最基層最普通的文化工作者,怎麼獲得了文化領域的最高榮譽?

一個“文化人”,為什麼會被當地的企業家們熱情挽留?

懸念一個個。

謎底,得從頭說起……

鏡頭裏的世界

眼前放著一本精致的《林丹攝影作品集》。

坐在眼前的林丹,正在神采飛揚地介紹集子中那些作品的來曆:

先看看這幅《贏了》。石板路,石頭牆,一條古老的小巷,一群歡樂的孩子,構成一幅意境深遠的畫麵。

她們有一次到溫州永嘉縣采風,路過這個小巷,看見一群小孩爭先恐後地跑著,一路嘻嘻哈哈。一個靈感浮上心頭:這不是表現山裏兒童生活情趣的絕好題材嗎?

她逗孩子們:“你們能不能集中起來一起跑啊!”

也許是受了她的鼓勵,小孩子們歡跳起來,高高低低,錯錯落落,神態各異,趣味橫生,林丹迅即按下快門。於是,一群天真活潑的農家少年出現在她的鏡頭裏。

她給這幅照片題字:“朝露晶瑩的花苞,生機蓬勃地開放……”

再看這幅《沙海之光》。漫漫黃沙,行走著一群駱駝。仿佛夕陽的餘輝照在沙漠和駱駝身上,襯出一道耀眼的金光。

林丹卻說,這幅照片不是黃昏的時候拍的,而是上午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她巧妙利用色溫,采用逆光的方式,達到了一種虛實結合的效果。

她給這幅攝於新疆的照片的題字是:“駝鈴叮當路漫漫,沙海輝光伴征程。”

好形象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