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別樣精彩(6)(1 / 3)

最有意蘊的一幅《古與今》,攝於浙江台州的一個戲台。林丹采風到此,正是戲幕收場。一個女遊客跳上台去,與穿著戲裝的“關公”合影。有趣的是,這遊客的體形、神態、身高都像極了關公。一古一今,相映成趣。

林丹稱之:“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有沒有林丹最喜歡的?她翻出一張主題為《奮進》的照片。

她的家鄉溫州樂清民間素有劃龍舟比賽的傳統,有一年的端午節,她趕上了這樣的機會。她一改新聞圖片的寫實手法,采用中途爆光的技巧,虛化人物,突顯張力。隻見浪濤洶湧中,一條“巨龍”直指對岸。

“齊心協力,進取不息!”她這樣注解。

圖中美景萬萬千。

感受南疆《金秋》、矚目《龍的子孫》……,一幅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照片,把人們帶進一片神秘的藝術天地。

“逼”出來的攝影師

一本集子,洋洋大觀。

我看得癡迷,看得陶醉。如身臨其境,看大千世界,盡收眼底。

“林丹,高級攝影師。百餘件作品在國家、省、市級等刊物發表、獲獎。其中,《信息》獲浙江日報舉辦的攝影大賽一等獎;《生機》、《假日》獲全省群文幹部攝影大賽二、三等獎;《希望》入選在日本舉行的展覽;《百折不撓》獲浙江省首屆‘耕耘杯’攝影賽二等獎;《奮進》在瞭望雜誌海外版發表;論文《淺談攝影藝術的情感作用力》獲浙江省攝影理論研討會一等獎。”一份材料這般介紹。

溫州市女攝影家協會會長邵羨冰女士這樣評價:“林丹是一位有悟性、有靈氣的攝影師。攝影集裏的作品幾乎都溶進她自己獨到的視覺和思想,往往引發讀者的遐想。生活中凡是精彩的畫麵是稍縱即逝的,善於以新穎的角度取景,以最佳的視點構築最佳的畫麵是林丹的特長。如《金色童年》,逆光拍攝強化了主題,畫麵精到、簡約,兒童的剪影及倒影形態逼真,相映成趣,而整個畫麵光照的暖色調,正寓意‘金色童年’;如《浪花歡歌》、《龍舟競渡》、《賽馬》等,都是動態的畫麵,或運用逆光,或巧用爆炸式效果,或利用對主體的準確聚焦,都捕捉到最佳瞬間,彰顯了作者拍攝動態攝影的功底;《山間遺風》、《節日》畫麵動靜、虛實、反襯、對比處理到位,主題突出;又如《外麵的世界很精彩》,自然光勾勒了兩位在鄉間路上相遇的老嫗有談不完的知心話,甜蜜而傳神。手杖、肩挑的竹竿,後麵還掛著兩布袋,極具風情和特征,形成少見的十字型構圖,畫麵和諧、平衡,不失為一幅佳作。林丹的作品在傳統和現實中找到了支點和定位,她的選材遠至西域新疆,近至生長的地域樂清灣,反映了農村現實發展中的風俗物貌。”

我不懂攝影。但從專家的評價,可見林丹在攝影藝術上的深厚造詣。

出人意料的是,林丹在“出道”以前並未係統學過攝影,甚至連最普通的照相機也沒摸過。

“搞攝影完全是逼出來的!”林丹說,她高中畢業後招工進了虹橋中學的一個校辦工廠當車工。幹了兩三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調到鎮文化站當了一名圖書管理員。當時能進文化站的,很多都是有一技之長的人,要麼歌唱得好,要麼舞跳得好,或者擅長書法、繪畫,她卻什麼都不會。她坦言自己進文化站,完全是因為父母的原因,她的父親是本市有名的畫家,母親則是扮小生的越劇演員,他們希望女兒做一個“文化人”。

林丹既未繼承父親的繪畫天賦,也沒遺傳母親的演唱基因,有些找不著北。父親幫她分析了她的優劣勢,覺得她再學繪畫、音樂都不現實,也所在的虹橋鎮,出類拔萃的音樂、繪畫人才不少,攝影方麵有成就的倒不多。而且她做群眾文化工作,有很多的機會接觸農村,學會一門攝影技術對工作大有幫助,因此建議她學攝影。她於是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她的攝影之路就從這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