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由於筆者的精力所限,也由於一本書所能承載的篇幅所限,我所反映的隻是溫州女性群體中的“冰山一角”。即便是本書寫到的十幾位創業者,也可能由於自身的理解和語言表達偏差,未必能夠準確而全麵地展現她們的風采。
這是很多文字工作者都會遇到的問題。語言是一門藝術,但通常又是一門留有遺憾的藝術。
不曾遺憾的是和書中這般人的結緣。
筆者接觸最早,寫成文字最早的是張蕾蕾。當我提出想寫一批溫州創業女性的想法,並希望把她列入我的采訪對象時,她一個勁地推辭,卻熱情地向我推薦了幾位她認為比較出色的姐妹。
“迷麗、佩聰、曉敏……”她報出一串名字。
她所說的迷麗,便是寫入本書的雪歌服飾董事長陳迷麗,她的“如歌人生”激勵過無數花季少女。佩聰便是十八歲“搶班奪權”當上挺宇集團總經理的潘佩聰,她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
溫州女企業家協會會長陳曉敏女士,也是溫州女性創業者中出類拔萃的人物,但因為她整天東奔西忙,始終抓不住她的影子,所以未能如願將其“請”進本書。
我稱張蕾蕾“美女老板”,固然因為她確實漂亮。而她如此熱情地推薦他人,並親自替我聯係,這種“美”在我心中,更具有了一種高尚的成分。
鄭建美,這個“記者花苑”的女老板,花美,人美,心更美。她可以說是我寫這本書的堅定的支持者。她問我對采寫的對象有什麼要求,我說:“她的事業不一定是做得最大,也不一定是最有名氣的,但她的經曆一定是有特色、有故事的。”她便根據我的要求,在她的客戶中逐一篩選。
在她的積極推薦和耐心動員下,胡雷琴、朱萍、胡誌薇、黃可英、王麗慧等,相繼進入我的筆下。
她的丈夫、被我稱為“成功女人背後的男人”的陳璋,除主動為我聯係寫作對象之外,還對本書的框架,以及運作流程等,提出了富有創意的見解。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夫婦的鼎力支持和熱情勉勵,這本書或許會中途擱淺,成為永久的遺憾。
不得不提的一個名字叫劉賽琴。這個在一幫創業姐妹中極富號召力的人,這個自身充滿傳奇色彩的人。她熱心地張羅著,幫助筆者挖掘別人最生動的片斷,卻將自己的故事深深地封存。
一個奇女子!
值得一提的,當然還有很多很多。
那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構織成溫州創業女性蔚為壯觀的畫麵。
……
道不盡,溫州女老板。
謝不盡,眾多熱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