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早期羅馬帝國平民的生活(1 / 2)

公元前2世紀建立、從奧古斯都·愷撒起繁榮昌盛了二百年之久的和平穩定的羅馬帝國後來陷入混亂,最終滅亡了。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先關注一下這個大帝國中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那時距今還不到2000年,和平期間的羅馬帝國及中國漢朝的文明人生活,和他們的文明的後代、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接近了。

這時在西方國家,錢幣已經普遍流通了;在僧侶社會之外,出現了很多非官員非僧侶但有獨立財產的人民;出現了寬闊的道路和屋舍,人們的旅行比以前方便多了。與公元前5世紀之前相比,人民的生活更加自由了。以前,由於受傳統習慣的桎梏,一般文明人都終生居住在狹隘的部落和國家中,隻有遊牧民族才出外貿易或旅行。

但是羅馬帝國與漢朝統治下的廣大區域的文明並不相同。各地有各地的文化色彩,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就像今天英國統治下的印度一樣。羅馬的駐軍和殖民地雖然廣泛分布在其統治下的領土上,崇奉羅馬神靈,使用拉丁語言,但是在羅馬入侵之前就存在城鎮和城市的地方,雖然服從羅馬,卻仍實行自治,並且,至少在某一時間,隻供奉本地的神靈。拉丁語在希臘、小亞細亞、埃及以及希臘化的東方的大部分地區,從來沒有流行過,占據主要地位的仍是希臘語。

後來成為使徒保羅的塔蘇斯人掃羅是一個猶太人,也是一個羅馬市民;但是他卻不用希伯來文,而是用希臘文來交談、寫作。雖然希臘人統治下的塞琉古斯王朝——安息王朝不在羅馬境內,雖然它在波斯推翻了希臘人,但那裏卻仍然十分流行希臘語。迦太基雖已滅亡,但在西班牙及北非的某些地方,迦太語仍流行了很長時間。在羅馬走上曆史舞台前就曾繁盛過的塞維利亞城,雖然距離羅馬駐軍的意大利隻有幾英裏遠,但其居民仍然信奉本族閃米特的女神,使用閃米特人的語言。公元193年到211年統治羅馬的皇帝塞弗拉斯,一直使用自己的祖國語言——迦太基語,後來才學會了拉丁語。據說他的姐姐一生都沒有學會拉丁語,甚至在對那些羅馬傭人下令時,也使用腓尼基語。

但是,羅馬帝國把許多以前沒有大型城市、盛大廟宇和文化的地方都拉丁化了,例如高盧和不列顛等國家、達契亞(即今羅馬尼亞的大部)、龐若裏亞(即多瑙河以南的匈牙利)等城市。羅馬先向這些國家進行文化輸出,然後在那裏建城設鎮,在那些地方使用拉丁語,讓他們奉祀羅馬的神,後來又向他們灌輸羅馬風俗。羅馬尼亞語、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等都是由拉丁語演化而來的,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當年拉丁語和羅馬習俗是如何的普及。後來,非洲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也都使用拉丁語。不過埃及、希臘以及其它東方帝國都沒有被拉丁化,他們保留了埃及和希臘的文化和精神,在羅馬,甚至受過教育的羅馬人,仍然把希臘語當做紳士語言來學習,並認為希臘文學和希臘知識要優於拉丁文學與拉丁知識。

在這個各種形式混合存在的帝國裏,生產方式和商業狀況自然也非常龐雜。農業仍是重要的生產部門。我們前麵已經提過,在意大利,自由農民曾經是初期羅馬共和國的支柱,但自從布匿戰爭後,他們被奴隸勞力所取代。在希臘人的世界裏,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耕種方法,亞加狄亞人的耕種法是所有自由市民都參加勞動,斯巴達人則認為勞動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因此訓練了專門的奴隸階級——希洛來耕種。但這些都已成為過去,在希臘化的大多數國家中,領地製度和奴隸勞動開始風行。這些農耕奴隸是被俘虜來的,有的則天生就是奴隸。他們言語互不相通,彼此不能交流,所以也沒有產生一致反抗壓迫的意識。

奴隸們沒有爭取權利的傳統,也沒有知識,因為他們不能讀書寫字。直到他們漸漸地成為國家人口的多數,也沒有一次成功的起義。公元前1世紀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暴動,是一種經過特殊訓練的角鬥士的起義。在羅馬共和國末期及帝國的初期,意大利的農奴受盡屈辱。晚上他們被鎖起來,以防逃走;或被剃去半邊頭發,使之逃亡無門。他們沒有自己的妻子。主人可以隨意虐待他們,甚至斷其肢體,殘殺無辜;還可以把他們賣到角鬥場進行鬥獸表演。但是如果一個奴隸殺了奴隸主,那麼奴隸主家的所有奴隸,不管是凶手與否,都要受到磔刑。希臘有幾處地方,尤其是雅典,奴隸的命運雖不至於如此悲慘,但也很可憐。所以,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他們來說,後來入侵羅馬的野蠻侵略者,其實是他們的救星而不是他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