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在查理五世統治時期達到了它的巔峰時期。他是歐洲曆史上最卓越的君主之一。有一段時間,他大有成為繼查理曼之後最偉大的君主之勢。
他的偉大並不是他自身所造就的。這大部分是他的祖父馬克西米連一世(1459年-1519年)的成果。世界上有些家族通過戰爭,有些家族利用陰謀來奪取權力,而哈布斯堡家族用的則是聯姻政策。馬克西米連以哈布斯堡家族最初的遺產奧地利、施蒂裏亞、阿爾薩斯的一部分,及其它一些地區開始了他的事業;他通過婚姻——這位夫人的名字對我們來說微不足道——得到了尼德蘭和勃艮第。他的第一個妻子死後,他失去了勃艮第領地的大部分地區,但仍然保住了尼德蘭。後來,他又試圖利用婚姻得到布列塔尼,但沒有成功。
1493年,他繼承他的父親弗裏德裏希三世成為皇帝,又靠婚姻得到了米蘭公國。最後,他又讓兒子娶了費迪南德與伊莎貝拉的弱智的女兒,他們是哥倫布的支持者,當時不但統治著新近統一的西班牙,統治著撒丁島和兩西西裏王國,還統治著巴西以西的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因此,他的孫子查理五世,繼承了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在土耳其統治之外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歐洲領土。1506年,他又繼承了尼德蘭。在1516年他的外祖父費迪南德去世以後,由於母親懦弱無能,查理五世便成了西班牙實際上的統治者;1519年,他的祖父馬克西米連去世,1520年他就被推選為皇帝,當時他才20歲,還是一個稍顯幼稚的年紀。
查理五世是個外表看起來不太機靈的青年人,有著厚厚的上唇和長長的下巴。他生活在一個少年君主輝煌的時代。1515年,弗朗西斯一世在他21歲的時候繼承了法蘭西的王位;亨利八世1509年登上了英格蘭王位的時候才18歲。當時印度有巴貝爾(1526年-1530年),土耳其有偉大的蘇裏曼(1520年),二者都是特別有能力的君主。而教皇利奧十世(1513年)也是一個非常傑出的教皇。教皇和弗朗西斯一世試圖阻止查理被選為皇帝,因為他們害怕如此多的權力集中於一人之手。弗朗西斯一世和亨利八世都參與了皇帝的選舉。但是哈布斯堡家族有著長期建立起來的當皇帝的傳統(從1273年開始),再加上積極的賄賂確保了查理被選為皇帝。
這位年輕人剛登上皇位時,就像是一個華麗的木偶一樣受他的大臣擺布。不過漸漸的,他開始維護自己的權威並掌握控製權。他開始意識到危及自己高貴地位的複雜勢力。皇位雖然顯赫,但同時也是極不穩定的。
從他的統治剛一開始,他就麵臨著路德的鼓動在德國激起的暴亂。在教皇反對他當皇帝的情況下,他有理由支持宗教改革。但是他生長在西班牙,這是各國中天主教最為盛行的地方,他下決心反對路德。因此,他與支持新教的各諸侯尤其是薩克森選帝侯發生了衝突。他發現自己正處在將要使基督教世界分化成兩個敵對陣營的分裂的開端中。他真心誠意的想彌補這個裂口,但最終失敗。德國又發生了波及全國的農民革命,這是一場把政治問題和宗教糾紛糾纏在一起的騷亂。同時,這次內部的混亂又混入了來自東西方對帝國的夾擊。西邊是他精神上的對手弗朗西斯一世,東邊則是非常活躍的土耳其人,他們現在在匈牙利,與弗朗西斯結成聯盟,並向奧地利的一些統治區域索取進貢。查理雖能自由控製西班牙的金錢和軍隊,但要得到德國的任何有效的資金援助都是相當困難的。他在社會和政治上所遇到的麻煩又混入了財政危機,他被迫借債,但這將使他破產。
總的來說,查理聯合亨利八世成功地對抗了弗朗西斯一世和土耳其人。他們交戰的主戰場在意大利北部,雙方的將帥都很平庸;他們的進退,主要看是否有援軍到來。日耳曼人侵入法國,進攻馬賽沒有成功,隻好退回意大利,卻失去米蘭,並被圍困在帕維亞。弗朗西斯一世對帕維亞進行了長時間的圍攻,被德國新到的援軍擊敗,受傷被俘。但這也促成了害怕查理勢力過大的教皇和亨利八世聯合起來反對查理。波旁將軍率領的德國軍隊在米蘭因為領不到軍餉,強迫而不是跟隨其統帥進攻羅馬。他們攻下這個城池並大肆劫掠(1527年)。在掠奪和屠殺進行的時候,教皇躲在聖安極樂城堡避難。最終他花了40萬金幣才遣走德軍。這場長達10年的混戰拖窮了整個歐洲。最後,查理皇帝在意大利取得了勝利。1530年,他在波倫亞接受了教皇加冕,他是最後一個由教皇加冕的德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