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碼照相機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是,它可以把照出來的照片存放在電腦裏,不用再花錢去買膠卷了。照出來的照片可以立刻看到,還可以放到國際互聯網上供大家欣賞,爺爺奶奶在西安通過網絡能看到,姥爺姥姥在十堰也可以立刻看到。但數碼相機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的不方便之處是沒有電腦的人要想看照片就不那麼方便了,買了它還得花錢買台電腦。

空調的自述

重慶 宋山

我是一台分體式空調,又矮又胖,身體比例跟我小主人的玩具箱差不多,身穿白色帶條子的襯衣,還喜歡站在高處。我天生就愛把那既大又方的腦袋伸到屋外去,這可是我們空調家族共有的習慣。

我的小主人非常喜歡我,並把我安放到了他的小房間。我們倆總是互相關心。在火熱的夏季裏,隻要把我的腳通上電,再按按我的手指,我就會從自己體內排放出冷氣或是冷風;在嚴寒的冬季裏,我還會放出熱氣。小主人會經常用幹淨的幹毛巾為我擦去身上的灰塵。每當我生病時,小主人都會及時把我送到“醫院”檢查。

小主人總是為有我這樣一個能使房間冬暖夏涼的朋友而感到自豪;我也為能受到人們歡迎而感到十分高興。

你知道嗎?我不僅能供熱、降溫,還能幹好多事呢!比如說換氣這個功能吧,就是在室內、外空氣都比較差或很差的時候,隻要把窗戶關上,我就會把不新鮮的空氣吸入體內,再吐出新鮮空氣,使一屋子的空氣都變得很新鮮。

我的自動感溫、抽濕等功能也很受歡迎。看,小主人生活得越來越快樂啦!

古今建築

我的學校

廣東 盧曉露

我的學校——四會市實驗學校是一個花園式的學校,是同學們學習、生活的樂園。

一進學校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條寬闊平坦的水泥大道,大道呈“土”字形。大道兩旁是綠化帶,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大清秀的“美人蕉”,它那深綠色的、寬大的葉子,像一把把綠色的大扇子。“土”字形一豎的右邊,是一個橢圓形的大足球場,足球場上綠草如茵。足球場的外側是用紅色的塑膠鋪成的跑道,遠遠看去,就像是給綠色的地毯鑲上了紅色的花邊。在跑道正中央的前麵是方形的大舞台,舞台高出地麵約一米,舞台後邊的正中聳立著一根高高的不鏽鋼旗杆,這裏是學校最莊嚴的地方。每當國歌奏響、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我們全校師生在國旗下肅立,唱起莊嚴的國歌,嘹亮的歌聲響徹雲霄,在校園內回蕩。

過了大舞台,是一塊寬闊平坦的大草坪,這裏是同學們課餘生活的樂園。每到體育活動課,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入“樂園”。當同學們都各自拿到了活動器材後,寂靜的校園頓時沸騰起來。

“土”字形大道右邊的頂端,是我們學校的綜合樓和教學樓。這幢五層大樓造型別具一格,遠遠望去,大樓呈臥著的“丁”字形。大樓四周的牆壁上貼著嫩黃色的“馬賽克”,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閃光,仿佛鍍上了一層金。

“土”字形大道的左邊是值得我們驕傲的“專家公寓”,這裏住著學校的領導和各類專業的高級教師,還有平易近人的外教老師Tom。緊挨著“專家公寓”的是我們的“安樂窩”——“學生公寓”,這是一幢四層大樓,第一層是餐廳,其他三層是同學們的宿舍。無論你推開哪間房門,你一定會覺得眼前一亮:奶白色的牆壁,湖綠的地板,六張小床上的東西都擺設得整齊大方。

啊,我們的校園多麼美麗!我愛我的學校!

雄偉的石門大橋

重慶 汪欣

下午,我們來到石門大橋。今天的天氣格外好,萬裏碧空飄著朵朵白雲。大橋在明媚的陽光下,顯得十分壯麗,遠看像一把豎琴,一根根鐵繩像琴弦,在中間有一根巨大的石柱是琴的琴柄。這座橋可真美呀!七個巨大的橋墩穩穩地托住橋身,像一根根擎天柱似的。

我們首先參觀了石門大橋的引橋。引橋由低到高,像一座拱橋一樣,各種各樣的車輛和行人穿梭似的來來往往。一對對棒棒糖形的燈柱,像解放軍叔叔一樣,站得筆直。多麼雄偉的引橋呀!同學們都發出聲聲讚歎。

沿著人行道走向正橋,正橋上的燈柱又變了,有的是兩片豆芽一樣的燈柱,還有的是四個正方形組成的燈柱。我們再往前走,在正橋頭有一塊花崗岩做成的石碑,上麵刻著“沙坪壩區石門大橋”和“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建成”這些字。老師叫我們向右邊看,公路上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汽車來來往往,有紅的、黃的、白的……真漂亮呀!在公路的中間有208根碗口粗的鋼索,整座橋看上去就像一架要騰空而起的飛機。再回過頭來看,人們悠閑地在橋上散步。這時,白老師說:“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橋嗎?這是一座斜體拉力橋,在我們國家,隻有四五座這種橋。這座橋有700米長,25米多寬,中間行車,兩旁走人。”同學們都紛紛說:“這座橋連接了沙坪壩區和江北區,真是‘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參觀完了正橋,我們又來到了橋頭公園。公園裏有一座高大的假山,還有茂盛的樹。橋頭公園可以讓我們玩耍,累了還可以休息。設計橋頭公園的工人叔叔想得可真周到呀!

我扶著石欄往下一望,波浪滾滾的江麵上,一艘艘輪船隨著波浪時起時伏。這裏真美呀!

美麗的住宅

上海 李靜

堡鎮南路上,新建起一棟美麗的住宅樓。大樓共12層,外形成“凹”形,牆上刷著米黃色的牆粉。遠看,大樓像高大的巨人屹立在那裏。走近的時候,你得仰著身子朝上看,如果你戴帽子的話,還得當心掉了帽子。要是站在大樓的高處向下俯視,那筆直的馬路像一條灰色的帶子,上麵的汽車和卡車,都像模型玩具。向遠處眺望,一望無際的大海展現在你眼前,海麵上有灰色、白色的海鷗,蔚藍色的天空中飄著與海鷗一樣顏色的雲朵,金色的太陽照在海麵上,無數浪花在夕陽的柔光中跳躍。大樓共有720間房。室內陽光充足,那明亮的窗子,能照出人影來。走廊有15米長、2米寬,地麵上沒有一點雜物。大樓上下都用電梯。每天,電梯送你上上下下。每家的陽台上,擺滿了美麗的盆花,有寶石花,有石榴花,有月季花,還有仙人掌。各家各戶的擺設新式極了!就說小鳳家吧,門邊是廚房,廚房裏有現代化的煤氣設備。煤氣設備的旁邊安放著電飯鍋、炒菜鍋、電磁灶,還有一隻微波爐。煤氣設備的左邊是一個大碗櫥,裏麵放了各種食品。廚房的左邊是衛生間,衛生間裏放了一台雙缸洗衣機,裏麵還有一個用瓷磚砌成的浴池。會客間放了一張三人沙發,沙發的前邊是茶幾,沙發旁邊放著一台綠色的雙門電冰箱。緊靠著沙發的是組合家具。家具上層放著一台大彩電,中間一層放著組合收錄機,最下麵一層放著各種各樣的玩具。最裏邊是兩間臥室,臥室裏鋪著各種顏色的地毯。每間房裏都有吊燈、三原色燈。晚上,整個大樓的燈全開了,紅紅綠綠,令人眼花繚亂,簡直成了燈的王國。主體樓西邊有一個綠化帶,裏麵栽滿了樹,有楊樹、柳樹、梧桐樹、桑樹,還有雪鬆和桉樹。春天,樹枝上抽出了嫩芽,像穿上了新衣,整個綠化帶籠罩在綠色的雲霧之中。

大樓東邊是一個美麗的花壇,一年四季,飄著迷人的花香。春天,花園裏全是牡丹,紅白相間,香飄數裏。夏天,石榴花開放,遠遠望去,像是熊熊烈火,又像絢麗的晚霞。秋天,五顏六色的菊花開放了,有的像“千手觀音”,有的像“海底撈月”,有的像“蟹爪”,有的像“紫繡球”。冬天,鮮豔奪目的臘梅花開了,濃鬱的芳香沁人心脾。

大樓前的中間地帶有一個人工噴水池,池子的邊沿塗著金色的油漆。池子的中間有一根透明的玻璃管子,一股清泉從管子裏噴出來,一噴就有一丈多高,然後從半空中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金珠鏈。這飛瀉下來的水,在噴水池裏彙成小湖,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蓮花。

我愛這美麗的住宅!

風味特產

家鄉的哈密瓜

新疆 衛燕

我的家鄉就是盛產哈密瓜的哈密城。八月的哈密城格外熱,氣溫每天都在35℃以上,一到中午,熱鬧非凡的建國北路簡直要被太陽曬化了。

在這樣的天氣裏,如果你到路邊的樹蔭下買一個香甜可口的哈密瓜嚐嚐,準保你消暑解渴,讚不絕口。

家鄉的哈密瓜曆史悠久,品種繁多,馳名中外,有夏瓜、冬瓜、黃炮彈、黑眉毛、花皮瓜、西香瓜。最有名的是紅星脆,這種瓜長一尺左右,小的有兩三公斤,大的足有五六公斤,形狀像雞蛋,皮大多是淡綠色的。大的一頭上麵有許多不規則的紋路,好像用刀子割過曬幹後的白楊樹皮。那淡黃色的長條花紋又把瓜分成若幹等份,開瓜時就順著這樣的花紋來開。切開瓜,將排列整齊的長一厘米左右的白色瓜子撥去,就可以吃瓜了。瓜肉的最上麵一層是淡紅色的,靠近瓜皮逐漸變成淡黃色。紅星脆的味道很奇特,拿上一塊切好的瓜,立刻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用舌尖舔一下瓜心,瓜心甜滋滋的,夾雜著一股酒味,使人頓時饞涎欲滴。這瓜吃起來又甜又香又脆。吃完後,好長一段時間,嘴裏還回味著那醉人的清香。

哈密瓜之所以甜,是因為新疆的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土地肥沃,含沙量大,很適合哈密瓜的生長。

聽媽媽說,除了新疆,其他地方很少見到哈密瓜。一個哈密瓜運到內地就能賣幾元錢,出口能賣到十幾元錢呢!可在我們新疆,一到八月份,哈密瓜就大量上市了,價格非常便宜,隻要花幾角錢就能買一個,叫你吃個痛快。夏天的傍晚,我們全家經常坐在電視機旁,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瓜,還要對瓜的味道進行一番評論。

哈密瓜是新疆特產,人人愛吃。我為家鄉有這樣的特產而自豪。

江南第一名魚

上海 張旭東

江南第一名魚,當然是我們家鄉的四鰓鱸了。當年隋煬帝品嚐後稱它為“東南之佳品也”。

四鰓鱸是鱸魚的一種,據記載,在鬆江出產已有二千多年的曆史。四鰓鱸個頭並不大,每條隻有三至五寸長,體似紡錘形,一般呈白色、黑色。它頭大扁平,兩邊鰓孔旁各有一個月牙形的凹陷,與真鰓孔極為相似,所以一般人誤認為它有四個鰓。四鰓鱸肉細白肥嫩,無刺鼻腥味。它的味道更是令人叫絕,無論是紅燒還是做湯,吃起來鮮、嫩、肥、香,美味可口,被譽為江南第一名菜。難怪清代康熙皇帝兩次南巡,都慕名來鬆江品嚐四鰓鱸。

四鰓鱸不光是上等的名菜,更是營養佳品。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四鰓鱸“補五髒、益筋骨、和腸胃、益肝腎、治水氣、安胎補中”。根據現代科學分析,四鰓鱸的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含量比其他肉食品要高得多。

四鰓鱸愛在水清流急底硬的河床港汊落戶。過去由於水質遭受汙染,四鰓鱸差點麵臨絕境。不過請放心,四鰓鱸的人工繁殖和放養試驗已獲得成功。如果你到我的家鄉鬆江來,可一定要嚐嚐這江南第一名魚。

家鄉名吃鹹蝦醬

山東 孫佳

如果您吃過羊口蝦醬,它那獨特的風味準會給您留下難忘的印象。它雖然不是名羹佳肴,也不是山珍野味,它隻是一種最普通的海產,但是通過我們家鄉人的精心製作,它的名氣還不小呢!

去年在北京的全國食品博覽會上,羊口蝦醬獲得特別獎,因此,它在全國各大城市的銷量大增,在各大賓館和飯店深受國內外賓客的歡迎。羊口蝦醬總是在宴會的最後時刻出現,當賓客們吃過山珍海味、大魚大肉,嘴上油膩膩的時候,吃上幾口鹹蝦醬,倍覺清新爽口,就像大熱天喝了一瓶冰鎮可樂那麼舒服。

不僅宴會上吃過大魚大肉的賓客想吃口鹹蝦醬,就是辛勤勞動和學習了一天的人們,在累得什麼也不想吃的情況下,隻要先來上幾口鹹蝦醬,就會食欲大開、飯量猛增,原來鹹蝦醬還有開胃的作用。

鹹蝦醬好吃,製作起來也很簡單。首先,要在清明節前後,到海上收購鮮蝦子,用大缸按照一定比例把鮮蝦用鹽醃製起來。經過一個伏天的反複曬和發酵,就製作出了人們喜歡的鹹蝦醬了。

蝦醬的吃法很多,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可用蔥、芫荽調拌起來吃,還可用雞蛋或豆腐炒著吃,還可用辣椒雞蛋攪勻蒸著吃……如果您想嚐試一下各種吃法,那就請到我家來做客,我媽媽會做一手特棒的蝦醬招待您。到時候,您一定會吃得有滋有味,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