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耳朵長在頭頂,耳郭能轉動,能隨意轉向聲音的來處,聽覺也很靈敏,能聽到老鼠活動的輕微聲音。老鼠們再怎麼小心翼翼,也逃不出貓那一對極為機敏的耳朵。
貓的嘴上有又長又硬的胡須,長在嘴的兩邊,感覺特別靈敏,它在黑暗中走路、捕鼠,要靠長胡子來探路。它的犬齒和臼齒銳利,舌頭上有倒長的肉刺,是供喝湯、吃肉用的。它用舌頭舔湯時,這些倒刺就會留一些液體,還能把骨頭上的肉舔光。
那麼,貓走路時為什麼不會驚動老鼠呢?奧秘在它的腳底。貓的腳掌上有肉墊,利爪平時縮在肉中,這種肉墊又柔軟,又有彈性,行走時發出的聲音很輕微,老鼠很難發覺。
貓的毛皮是製作裘皮上衣的好麵料;同時貓還有很大的觀賞價值。體貌乖巧可愛、毛皮美麗的波斯貓更堪稱貓中的精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養這種可愛的小動物——“貓咪”了。
蜻蜓
王靜
蜻蜓是一種捉蟲小能手,它好吃飛蛾等昆蟲。
每當我去鄉下的爺爺家,漫步田間小徑時,我都會看見好多好多的蜻蜓在藍天白雲下幸福歡樂地飛翔。
有時,我駐足端詳,發現蜻蜓像一架小飛機。它小巧玲瓏,在空中飛來飛去,有時還能像直升機那樣在空中停留不動,飛行技術真是讓人驚歎不已,難怪有人叫它“空中小霸王”。
蜻蜓的視力非常好,它的眼睛由很多小眼構成,最多的有28000隻呢!而且它的眼睛可以靈活自如地轉動。它的整個頭部差不多都讓兩隻凸出來的大眼睛給占滿了,細看起來有點兒像科幻小說中的外星人。
蜻蜓的飛行速度也十分驚人,每秒能飛5~10米,高速衝刺飛行時能達到每秒幾十米,並且連續飛行很長時間不用休息。如果蜻蜓與蜜蜂、蝴蝶比賽的話,那蜻蜓一定是冠軍。
在一天裏,蜻蜓早晨飛來飛去捕蟲吃;白天它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巡邏或產卵;到了黃昏時,它又開始捕蟲吃;夜間,它喜歡停在葉子和草上休息。
蜻蜓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中度過的,因為蜻蜓媽媽產下的卵孵化成幼蟲後,要在水中生活1~2年,能夠最後爬上陸地、變成蜻蜓的,隻是少數。
蜻蜓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它,而不能傷害它。
寶石花
上海 張玉鳳
我家種著一盆寶石花。它披著一身又灰又帶紫紅的衣服。奇怪的是,它的葉子很厚、很飽滿。人們一般很少能見到它的花。
它是一位年歲已高的老人,那一根根褐色而彎曲的莖就像是一大把胡須,有些還垂掛在莖的各處;它又是一個年輕人,那一根根綠色的莖,又粗又長,就像青年人的手臂,充滿了無窮的力量,而莖上那一個個的圓斑猶如青年人經曆風雨後殘留的傷痕;它也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兒童。它的葉子有綠色的、有灰色的、有紫紅的,形狀又扁又圓。在莖的最上端,有無數片葉子聚攏在一起,組成一朵葉片花,執著地伸向太陽。
寶石花開花時,那繁茂的葉子中躥出一根細而光滑的花莖,頂端分岔成幾株,花莖呈肉色或淡粉色。它的花苞像一個綠色或紫色的微型南瓜,上麵還有一絲絲的縫隙。開花時,花瓣裏麵紅黃鑲嵌,呈五瓣,像個五角星似的;花的裏麵有一層淡橘黃色的東西,像月餅一樣;那東西周圍有十根雄花蕊,當中有四根雌花蕊。花倒過來時猶如一條條小裙子。
寶石花很耐旱,一個月不澆水也不要緊。你什麼時候想到了澆水,再灑一點水就行了。它的生命力很強,隻要摘下一片葉子,隨意放在泥土上,它就會生根發芽了。
方法製作
有趣的小製作
河南 王丹
勞技課上,老師說過晴雨花可以預測天氣的變化情況。我感到好奇,決心也製作一盆試試看。
我照著老師講的製作方法開始製作起來了。首先,我找來一張紅色吸水紙,剪成4朵片狀的花,又把找來的綠蠟光紙剪成8片葉子,然後,我取根100毫米長的紅鐵絲和剪好的兩朵片狀花,把鐵絲的一端放在兩朵花之間,用膠水粘牢,做成了一朵花。接著貼葉子和葉柄。我取出一根50毫米長的鐵絲和兩片葉子,把鐵絲放在兩片葉子之間,葉柄留出一小段鐵絲,用膠水粘牢。然後我把做好的兩片綠色葉子的葉柄部多出的鐵絲,分上下纏在粘有花朵的鐵絲上,兩片葉子之間就有點距離了,這樣一枝花就做好了。我用同樣的辦法又做了另一枝花。我把製作的兩枝花在濃鹽水中浸泡了10分鍾,取出晾幹後,把兩枝花插入一個小花瓶中,一盆美麗、實用的晴雨花做成了。
利用晴雨花如何預測天氣呢?當兩朵花變成鮮紅色,花瓣上稍顯濕潤時,說明天氣變陰,快要下雨了。因為這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大,鹽類吸水性很強,空氣中的水蒸氣造成部分鹽顆粒溶化,使晴雨花變濕,顏色變得鮮紅。如果花瓣出現粉狀細粒,鮮紅色又變成粉紅色,說明未來的天氣是晴天。
我望著自己親手製作的晴雨花,心裏樂極了,因為我正在向科學進軍。
我的一個小發明
江蘇 吳芸
雨季又到了,雖然學校建了車棚,可我的自行車座上還是沾上了老天爺的眼淚,一屁股坐上去,褲子好像貼在上麵一樣,真是難受。我想如果我可以做一個防水坐墊,那就好了。
我發現平常下雨時,爸爸總是把塑料袋包在坐墊上。這樣一來,爸爸總是用一個,扔一個,沒有節製。我便想做個防水坐墊,既可防水,又可回收。於是,我在破雨披上剪下一塊與坐墊麵大小相同的雨披布,再剪了一塊與坐墊厚度相同的雨披布條,把它們縫起來,縫到剛好可以套住坐墊。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防水坐墊了嗎?可這樣一來,套子卻不好回收,怎麼辦呢?這時我發現,這個雨披套的體積不大,疊起來就更小了。不如做一個小盒子,把它放在坐墊的下麵,雨披套沒有用的時候,就放在盒子裏麵。雨披套與盒子用兩根線連在一起,一根線連接在雨披套的尾部,然後再連接在長方體盒子的右麵,另一根線也連接在雨披套的尾部,再連接到小盒子的左麵。
我試著用水淋了一下,又發現水會順著套子下邊的邊緣弄濕坐墊,而且會被風刮去。這又該怎麼辦呢?我想著想著,這時媽媽讓我去試穿新衣服。這衣服的下擺部左右各有兩條線,把這線尾部的收縮器往上一拉,衣服就緊起來,一放,又鬆了。這不就是我需要的收縮器嗎?我欣喜若狂,顧不得穿衣服就做起來。
我在坐墊的邊緣又添了一塊布條,使其與原來的布組成一條長圓柱,在這中間的空間把一條線穿進去,兩頭多出的線套上收縮器,雨披套就可以緊緊地貼在座子上了,水就順著線流下來,也不用擔心會被風刮掉。我又把盒子前邊的麵分成兩半,上麵粘上毛光紙,就可把盒子關起來。
我的防水坐墊終於做好了,再也不怕雨大受罪了。
怎樣猜燈謎
北京 劉陽
佳節來臨,品著美酒,猜猜謎,動動腦筋,實在是樂趣無窮。謎在我國的曆史可算源遠流長了。它出現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最早叫做“隱語”。由此可見,謎是一種意義比較隱晦的文學形式。到了宋代,猜謎活動成了一種雅趣,士大夫幾乎都會猜。當時的蘇東坡、王安石等都是猜謎的大家。解放後,猜謎就很普遍了,成了一種增添樂趣、延壽益智的遊戲,它受到很多人的歡迎。
謎,分為燈謎和謎語。謎語近似民歌,多猜事物;燈謎主要是文字謎。那麼怎樣猜燈謎呢?下麵介紹三種基本方法。
第一種是會意法。就是根據謎麵所暗示的含義尋找謎底。如謎麵“鐵杵磨成針”(猜一成語)。“鐵杵”、“針”是一大一小,用鐵杵磨成針,那自然是“大材小用”了。再如“此曲隻應天上有”(猜一成語)。既然隻有“天上”才有,那地上自然就沒有了。“地上”一詞很難組成成語,這就要換個角度思考。“地上”又稱“凡間”,“曲”又稱“響”,於是“不同凡響”便出來了。
第二種是拆字法。拆字,就是把字增、損、離、合。“增”,就是增加字的筆畫;“損”,就是減少字的筆畫;“離”,就是把筆畫分開;“合”,就是把筆畫綜合起來。如:明日走(猜一字)。“明”中的日走了,不就是“月”了嗎?又如“技術合作,不留一點,不留一手”(猜一字)。“技”、“術”合作,“術”去一點為“木”;“技”去一手為“支”,謎底便成了“枝”,綜合了“合”、“損”兩法。
第三種是象形象聲法。象形,就是把漢字筆畫或部首的形狀比擬成物。如把“巛”比成雁在空中飛,“千”比做蜻蜓。再如“命”字(打三個字母)。“命”是由“人”、“口”、“卩”拚成。“人”和“一”像字母“A”,“口”可取為“Q”、也可取為“O”,“卩”可取為“P”,於是謎底便成了“AQP”或“AOP”。象聲法就是模仿事物的發音,以音揭示謎底。如“瞧是母雞蛋,聽是公雞聲”(猜一字母),謎底是“O”,初看不明白,細想妙趣橫生。
猜謎的方法很多,如“假借”、“諧音”等。這些隻是入門的一些基礎。與下棋一樣,入門容易,要精卻難。猜謎可以鍛煉思維,提高理解能力,豐富想象,使視野開闊,何樂而不為呢?
器物用品
花腰傣族的“央籮”
雲南 王珊
花腰傣族是傣族的一支,居住在雲南玉溪地區。“央籮”是花腰傣族婦女的一種生活用品和身上的裝飾物,是婦女們用各色細篾條編製成的一種小竹籮,一般高約30厘米,口為圓形,微向外呈弧狀展開,口徑為15厘米左右,很像一朵開口不大的喇叭花。中部稍細,下麵的一截呈長方體,比上部略長一些。編織“央籮”比較自由,可隨意采用各色篾條相間,從而編織出各種圖案。花腰傣族的婦女們,簡直把編織“央籮”作為一種享受,在風和日麗的天氣,她們一有空就席地而坐,手指輕柔地動著,彩色的篾條上下翻飛。此情此景,簡直讓人懷疑她們是在編織呢,還是在起舞。編成的“央籮”,或玲瓏精巧,或秀美大方。上麵的圖案,不論是花鳥蟲魚,還是人物山水,都簡潔明快、質樸大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花腰傣族的婦女們,衣服上沒有衣袋,這“央籮”就起了衣袋的作用。她們隨身攜帶的錢、票證、手帕、針線都可以放進去。上山幹活時,還可以放飯菜,盛果子,裝黃鱔。
“央籮”的裝飾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婦女們去趕集、探親訪友或談情說愛時,都帶上它,以“央籮”的複雜美麗,編織的精巧玲瓏,來顯示姑娘的聰明,襯托姑娘的美麗。它是一種受人喜愛、頗具特色的裝飾品。
因為“央籮”兼有裝飾和實用的價值,所以花腰傣族的婦女們無不為之費盡心機。她們精心設計圖案,巧手編織花紋,使“央籮”更加精致漂亮。在明媚的春光裏,姑娘們輕快地走著,身上的“央籮”在微風中來回擺動,上麵的飾物發出悅耳的響聲,姑娘們就像仙子一樣,衣裙飄飄、風姿綽約。
“央籮”是我國豐富的民族藝術寶庫中的一件瑰寶。
我爸爸的照相機
湖北 孫巍鵬
我爸爸有一台數碼照相機,是日本SONY牌的,每當爸爸給我照相時,我都高興極了。
相機的主體是一個長方體。在最左邊的外麵,有一個直徑約六厘米的鏡頭,鏡頭上麵的閃光燈也是長方體的。在相機左邊的裏麵,有一個取景器,取景器的目鏡是可取下的。在取景器的下麵有一個A/V
OUT插孔,聲音輸出是單聲道的。在相機的最左邊有一個存放電池的地方。我再告訴你們,在相機主體的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LCD熒屏,別小看這LCD熒屏,它的功能還真不小呢!它可以照相,還可以立即看照出來的照片的效果等。說到這裏你們會問:“照相不是在取景器裏看景象嗎?怎麼又在LCD熒屏上看呢?”其實,在LCD熒屏裏也可以看到景象,它的功能和目鏡取景器的功能是一樣的,用哪個看都成。在LCD熒屏的上麵有一個控製按鈕,控製按鈕上有四個箭頭,一個向上、一個向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向上的是控製閃光燈的,向下的是自拍定時按鈕,向左的是查看所拍攝照片效果的,向右的是拍攝近距離控製按鈕。我忘記告訴你們,在相機右上角的上麵,有一個快門按鈕,照相時要把它按下去才可以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