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名與主治】三金活血湯,主治泌尿係結石,亦稱石淋。
【組成與用法】金錢草30~40克,鬱金、雞內金各15克,石韋、牛膝、三棱、皂角刺各15~20克,車前子、生甘草各10克。每日1劑,清水1
500毫升煎至700毫升,分早、晚2次服。30劑為1個療程,1個療程後X線片複查1次。
【辨證加減】若濕熱型者,症見腹痛、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或有血尿,舌淡,苔薄黃或黃膩,脈弦數或滑數,加金銀花、冬葵子、滑石;氣滯血瘀者,症見反複出現腎或輸尿管絞痛伴血尿,舌暗紅,邊有瘀點,苔薄黃,脈弦緩或弦細。若偏重於氣虛、氣滯者加黃芪、烏藥;偏於血瘀者加益母草、王不留行;腎虛者證見麵色白,舌淡白或胖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加巴戟天、小茴香、核桃仁。腎絞痛血尿加延胡索、白茅根、田七末或琥珀末(分吞服)。
【方解】泌尿係結石屬中醫學中的“石淋”範疇,其病因多由腎虛膀胱濕熱所致。《諸病源候論》曰:“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治宜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通淋排石為主。方中金錢草、石韋、車前子清化濕熱,利水通淋;鬱金涼血清心,行氣解鬱,祛瘀止痛;雞內金運脾消食;牛膝活血祛瘀,利尿通淋;三棱破血祛瘀,消積止痛;皂角刺消腫排膿;生甘草瀉火解毒,緩急止痛。諸藥配伍,共奏通淋排石,活血化瘀之功效。若加入黃芪配小茴香、巴戟天可溫運腎陽,助膀胱氣化,益氣行水;黃芪合三棱、牛膝、烏藥既能行氣又活血化瘀。“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二者相得益彰。全方具有解除結石滯留,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輸尿管平滑肌擴張和蠕動,促進結石的崩解排出的作用。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囑患者早起飲磁化水(磁化水是用市上售的磁水杯製作)500毫升,上午9時服中藥350毫升,下午3時飲糖鹽水500毫升,晚上8時服中藥350毫升。輸尿管結石多作跑跳活動,腎上盞結石早晚空拳輕叩腎區15分鍾(左側結石采用右屈膝側臥位,右側結石,左屈膝側臥位),腎下盞結石可做倒立運動。如果結石下移至輸尿管下端難以排出,加用田螺韭菜佐餐,(即田螺20個,韭菜二兩,煮熟飲水吃螺肉,每天1次,共用20~30次,取其利水通淋,通滑下行,助結石排出的功用)。倘若結石梗阻於輸尿管中、下段,絞痛頻發,血尿或排尿急刺澀痛,做短期衝擊療法(一般4天)即在上述療法基礎上,大量飲白糖綠茶水和加強跳躍運動,加速利尿,對結石起衝刷作用,有利於縮短時間。
【典型病例】羅某,女,73歲。血尿2年伴左前下腹絞痛7天就診,腹部X線平片示:左輸尿管上段結石1枚(0.5厘米×1.5厘米)。按中醫臨床辨證屬氣滯血瘀型。投以“三金活血湯”加益母草、王不留行、烏藥各15克,服5劑後排出1枚約0.5厘米×1.1厘米大結石,經複查平片原結石影消失。(處方來源: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徐家明)
方六
【方名與主治】排石湯,主治泌尿係結石,亦稱“砂淋”“石淋”“血淋”。
【組成與用法】金錢草、車前子各20克,海金沙、石韋、瞿麥、滑石、冬葵子各15克,牛膝12克,木通、炙雞內金各10克。上藥混合加水煎2次,將2次的藥汁混合裝瓶待用。上方每日1劑,分2次口服,用至結石排盡為止。
【辨證加減】腹痛者加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尿血加白茅根、茜草涼血止血;便秘加大黃、芒硝清熱通腑;氣虛加黃芪、黨參益氣培元;淋病日久,久病必瘀,加琥珀、丹參活血化瘀。
【方解】尿石屬中醫學“砂淋”“石淋”“血淋”範疇,證由腎氣虧損,濕熱蘊結膀胱,膀胱氣化不利,尿液受其煎灼,日積月累尿中雜質沉積成結石。現代醫學稱泌尿係結石。方中金錢草清濕熱,利水通淋;海金沙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石韋、瞿麥、冬葵子、滑石、木通、車前子通淋排石;雞內金軟堅化石;牛膝活血化瘀又引諸藥下行,全方以通為用,共奏清熱通淋排石之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必須結合辨病辨證,根據病人體質強弱,結石大小,病程久暫靈活應用,權衡變通,劑量由小到大,藥力不可過猛又不可不及,以利患者逐步適應。用藥適當,收效甚速。服藥期間多飲水,以利排石。尿結石排出後,可予服用健脾益氣之品,以利於恢複人體功能。同時囑患者注意飲食起居,飲食宜清淡,忌煙酒,少食膏粱厚味,以防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