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送到社會公平理論館的郵件(1 / 3)

第八章送到社會公平理論館的郵件

滅世大戰結束時,人類已在核戰爭中失去了絕大部分生存空間,四百億人口銳減到十一億,不顧一切的陰謀家被人們推翻,人類世界百廢俱興,新的世界需要建立,但飽嚐戰爭之苦的人們已無法相信政治和政府了,他們認為政治是造成這場戰爭的重要因素。然而世界需要管理者,人們卻毫無方向。

這個時候,一些社會學家將目光投向了班德爾·瓊斯的《現代社會公平論》,他們在裏麵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他們的力量不足以構建新的世界秩序,無法使還在忍受著饑餓、疾病、以及痛苦的人們相信他們的主張。所以他們說服了當時人們最需要的科技的掌握著——科學家,聯合他們的力量建立了實驗室。環境惡化,實驗室的科技阻止了惡化的環境繼續侵蝕人類最後的生存之地;疾病肆掠,實驗室的科技治療並預防了疾病;人們饑寒交迫,實驗室的科技在核汙染的土地上種出了糧食;秩序混亂,實驗室又用從《現代社會公平論》中總結出的社會公平理論將社會治理的井井有條。實驗室憑此很快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

核元元年,在社會人民的呼聲下,實驗室與還存在的政府簽訂了《無政府公約》。政府從此成為曆史。在社會公平論的光輝下,人類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實驗室則遵從《無政府公約》和社會公平理論成為了整個人類是管理者,而不是統治者。

按照《無政府公約》和社會公平理論,人們又組建了與實驗室相製衡的社會公平理論館。社會公平理論館不參與社會管理,但是卻負責監督實驗室的決策行為,不符合社會公平理論的決策它有權阻止執行,社會公平理論館類似於舊世紀的監督機構,但是它與舊世紀的監督機構有很大不同,其中之一便是它具有獨立的且很高的強製力。

社會公平理論館不用管理社會事務,而且實驗室很少不按社會公平理論辦事,再加上計算機監督係統的越來越完善發達,理論館可以很輕鬆就做到監督實驗室的工作,所以這個時間上最悠閑地工作就是理論館管理員的工作了。然而理論館館主卻是最忙的。

現任理論館館主名字叫李恩濤,是一名亞洲黃種人,理論館一直實行總部隨館主移動製,因為李恩濤是騰龍城人,所以如今理論館總部設在亞洲騰龍城。

雖說工作地在家鄉,每天都可以回家,但是李恩濤仍覺得每天累極了,他不僅要每天處理世界七大城的理論館分部的彙報還要檢查觀看巨大的計算機係統所作的評定和實驗室的一些決策判斷,一天的時間有絕大多數時間是在辦公室和計算機房度過的。身心俱憊是他的最真實寫照,作為理論館權力最大的管理員,他卻擁有著最多的工作量,然而在這個社會這卻是毫不奇怪的,因為社會公平理論認為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付出也必須越多。相應的能力必須負責相應的工作。工作量如此之大,然而他又不能分給其他人處理。在他的這個位置的身份是極其敏感的,有時候可能事關整個世界的命運,因為這個世界就是以社會公平理論為基礎構建的,理論館的館主這個社會公平理論的最大直接負責人自然也就無比重要了。而且第一代新的世界秩序構建者為了確保社會公平理論運行正常,規定負責最核心的工作不允許多人參與,隻能是理論館館主親自處理,這是因為第一代先驅們根據社會公平理論得出的一個結論,那就是限製一個權力有限的理論館館主比起防止一群權力有限的理論館委員會腐壞容易得多,也更容易防止權力腐敗。

為了防止權力腐壞,這個最核心工作負責人必須嚴格選拔,對其監督自然也是全方位的,不過人們為了社會公平理論正常運行采取了多種措施,在這裏不必多提。

坐在計算機終端前,看著屏幕上一條條來自世界各地(實際也就是七大城)的工作彙報,李恩濤思緒又有些飄忽,最近兩年都是這樣,醫生說這是由於工作過於勞累,壓力過大所致。醫生曾建議要多休息,可是李恩濤卻是唯有苦笑,身在此位,須謀其職,何來多休息之說?是的,他一天不辭去館主之職,他就一天無法多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