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大航海時代(4)(1 / 3)

佛羅倫薩地名裏,帶“宮”字的地方較多。舊宮、皮蒂宮、梅迪奇宮,但佛羅倫薩沒住過皇族。所謂宮者,就是各家貴族的私邸,隻是造得宏偉,尋常歐洲王族也不能比肩。眾所周知,文藝複興起於佛羅倫薩,而其實最初動力,並非諸位老爺——尤其是梅迪奇家族——讚助藝術的慷慨之心,而是務於奢華的攀比勁頭:梅迪奇宮裏,壁畫鋪天蓋地,畫上人數總計多過宅裏居民百倍。可見他們這點藝術讚助,純用於個人享受,可不是為給百姓謀福利。

佛羅倫薩自然也有著名公共建築,比如傳奇的聖母百花大教堂:畫聖喬托主持建築,大建築宗師布魯內萊斯基設計了百花斑斕的穹頂和87米高的鍾樓,教堂對麵的受洗堂有著名的銅門,米開朗琪羅認為“拿來做天堂之門都配得上”。但這教堂之起,是因為周遭城邦都在大搞建設,爭奇鬥豔,佛羅倫薩耐不住寂寞了:得建個亞平寧半島第一的大東西,不隻震服周圍的土包子,還得讓羅馬人看了都妒恨交加。佛羅倫薩人既然重宮殿與教堂的建設,藝術上也重建築和雕塑。加上佛羅倫薩本身多山,城市就是在阿爾諾河兩岸的山間輾轉騰挪出來的一片地方,采石相對容易,所以雕塑實在是城市傳統藝術的靈魂。那時節佛羅倫薩有機會接觸希臘和羅馬藝術,對古典藝術血肉貫通的風格大為傾倒,厭恨中世紀呆板僵硬的套路,所以尤其愛重肌肉雄渾的雕塑風骨。米開朗琪羅少時,先給名畫家吉蘭達約做學徒,做完一年,吉蘭達約對這徒弟的才華且驚且羨,米開朗琪羅自己卻已經厭恨作畫,“我需要一點兒更有英雄氣息的藝術。”在他之前的大宗匠裏,多納太羅是雕塑大師;馬薩喬以繪畫著稱,但隻玩大幅祭壇畫和貴族家壁畫。至今佛羅倫薩所自豪的,依然是雕塑:切裏尼、吉安博洛尼、米開朗琪羅、多納太羅,對大到宗教傳說,小到佛羅倫薩人跟比薩人打了場芝麻綠豆小仗贏了,都要立雕塑,筋肉虯結,蔚為壯觀。佛羅倫薩老市政廳廣場,一邊擺著《大衛》的複製品,一邊噴水池擺著阿波羅駕四馬像。再加上一邊的柯希莫騎馬像和另一邊的古羅馬神話雕塑群,滿目飛騰之氣象。如今在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裏擺著的《大衛》,其實也曾在佛羅倫薩露天擺了三百多年,這就是佛羅倫薩人的愛好了:先是梅迪奇這些貴族們,為了顯闊氣,在豪宅與教堂附近拓出廣場,擺放雕塑;久而久之,凡廣場必擺雕塑,遂成佛羅倫薩慣例。反而是畫,不入佛羅倫薩人法眼。著名的烏菲齊美術館,鎮館之寶也就是波提切利那兩幅超大蛋彩畫《維納斯的誕生》和《春》,以及拉斐爾著名的《教皇利奧十世與兩位紅衣主教》和1505年作的三幅聖母像之一。其他或者是老式鑲金壁畫,或者是別處盤來的——比如倫勃朗和魯本斯的自畫像,也不知怎麼會千裏迢迢,從比利時與荷蘭運到佛羅倫薩久藏。

多半是因為每天抬頭低頭都看得見神話英雄的雄偉身段與美麗肌肉,所以佛羅倫薩人好熱鬧,舉手投足都豪邁,簡直是熱情過度。市政廳每逢大小節慶,讓一群儀仗隊一路踏步舞旗,全城巡遊,走一段兒就停下來上下舞旗,最後走江湖賣把式似的把旗脫手扔上半空,再集體接住。圍觀者大驚小怪、齊聲嘩啦啦叫好——在這裏待久了,人都會學得心思單純、愛笑愛鬧。從市政廣場過去一條街,是佛羅倫薩的三明治中心,滿街都是肉香。任何一家店,都是籃球大的牛肉、汽車輪胎般的火腿、椅子大小的色拉米熏腸,懸掛空中,映得老板滿臉油光。最有名的一家三明治店,歪斜四把椅子,意大利大漢們一色站在長案邊,捧著烤酥麵包與內夾多汁熏肉茄子橄欖乳酪醬汁的三明治,喝酒桶裏咣當當砸出的紅酒,吃得大快朵頤。佛羅倫薩最好的一家飯店,賣一公斤一份的大牛肉,外麵抹鹽,烤得酥脆;內裏軟嫩,一咬,肉汁流溢,五花三重,肥瘦相間,越嚼越香。大瓶紅酒盡情喝,不另收錢。晚餐時,真有女孩子一邊啃牛肉喝紅酒,一邊抬頭看窗外絢爛煙花歡笑的。大塊吃牛肉,大杯喝紅酒,大驚小怪,大笑大鬧,每日看的都是參天大建築和大雕塑,豪壯瑰麗彙於一體,毫無尷尬,這大概就是佛羅倫薩的地氣了。

威尼斯的岡多拉船天下皆知,但速度不快,宜作遊賞用,用作日常交通還是算了。威尼斯沒有汽車與地鐵,道路又雜,雖然有橋,輕易認不得路。你在河上,看兩個地方似乎近在咫尺,上了岸走,柳暗花明,卻要走兩個小時,所以大家還是坐公共汽船吧。船體乳白色,不算快,但威尼斯太小,總也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