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英德“導航戰”(1 / 3)

現代詞彙中經常出現的“導航戰”(NavigationWarfare)一詞,在總體上與“電子戰”非常相似,通常它們二者都被認為是一種新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是當今時代的典型特征之一。事實上,無論是“電子戰”還是“導航戰”,它們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近70年以前,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於1940年對英國發動的空襲閃擊戰。這是有據可查的最早的關於“電子戰”和“導航戰”的曆史記載。

最初德國對英國居民點的空襲在白天進行,但是這種做法沒有征服英國,於是德國空軍的轟炸行動開始改在夜間進行,因為這樣做可以大大減少德國空軍轟炸機的損失率。在白天的戰鬥行動中,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司令部的噴火式戰鬥機和颶風式戰鬥機,在其機載雷達的幫助下給德國空軍的轟炸機造成了極大的麻煩,但是到了夜間,情況就不同了,德國空軍麵臨的英國空軍的戰鬥機的威脅會大大減少。這時德國空軍進行夜間轟炸所麵臨的主要的障礙,實際上同這一時期發生的所有的盲目轟炸一樣,就是缺少機載的地圖測繪雷達,最主要的就是沒有精確的導航支援。在當時,德國空軍是世界各國空軍中一支很強大的創新者,它積極地尋求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它的出發點就是引入洛倫茲盲降係統(或叫儀表著陸係統),在德語中被簡稱為LFF。這一洛倫茲係統工作於38兆赫茲的頻率上,用來幫助實施盲降的飛機在著陸前的下降過程中校準它的航向。在機場跑道的起始處,設立有一個無線電發射機,這個發射機共有3副天線,這些天線可以發射兩束重疊的無線電磁波。其中一束電磁波是用一係列的“長劃”來調製的,另外一束電磁波是用一係列的“點”來調製的,類似於莫爾斯電碼中的“點”和“劃”。

德國空軍的許多轟炸機都裝備了這種洛倫茲接收機。如果轟炸機的航向與電磁波波束的指向保持一致,飛行員的耳機當中就會聽到一種持續不變的音調,如果航向偏左或是偏右,飛行員會聽到“點”或者是“劃”的音調。洛倫茲係統是一個巨大的創新,在當時它最終導致了現代的儀表著陸係統(ILS)的產生。此外,使用與盲降係統相同的一套接收機,洛倫茲係統還能夠為轟炸機實施準確轟炸提供一種導航支持。Knickebein係統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個係統由德國神話中的一種大烏鴉而得名,是一種改進型的洛倫茲係統,它的天線係統體積更大,方向性更強,並且易於操縱,可以在更遠的距離上產生一個更窄的波束(隻有0.3米寬)。Knickebein係統能夠向著轟炸目標發出兩束波束,轟炸機沿著其中一條具有引導功能的波束的中間方向飛向目標,這束電磁波的前進方向正好通過目標的正上方,它與另外一束電磁波在目標上空相遇交叉,這個地方就是轟炸機投彈的地方。Knickebein係統是洛倫茲著陸係統的一個變種使用,它確實是一種嶄新而神秘的裝置。Knickebein係統之後是一種更加先進的被稱為X-Geraet的係統,它由漢斯·普蘭德爾博士發明,使用多個洛倫茲型的發射機來為轟炸機定位,工作頻率66兆~75兆赫茲。

轟炸機沿著引導波束(從目標的上方通過)的中間飛行,然後與用來進行交叉定位的多個波束相交,在每一個電磁波交彙的地點係統都會告知飛行員他的飛機距離轟炸目標的距離。在第一個波束交叉點係統會提示還有50千米遠的距離,告訴飛行員精確瞄準沿著引導波束的中間來飛行。第二個波束交叉點出現在距離轟炸目標20千米遠處,係統會告訴領航員打開一個時鍾。這個時鍾有兩個獨立的指針,其中的一個在這個點上開始旋轉。第三個波束交叉點在距離目標5千米遠的地方,這時領航員打開時鍾的第二個指針,當時鍾的這兩個指針成一條直線時,會觸發投彈的電子自動裝置來完成投彈。X-Geraet係統需要精確的飛行控製和精確的無線電磁波發射機的校準裝置,這一校準裝置被安裝在一個操作非常簡便的轉盤上麵。別看它簡單,它卻能夠提供當時最高級別的精確度。德國空軍的第100特別轟炸大隊於1939年末成立,裝備有25架經過特別裝配的He-111引導轟炸機。敦刻爾克戰役之後,德國空軍在荷蘭和法國境內建造了一係列Knickebein係統和X-Geraet係統的場站。

英國人很快就得到了關於Knick-ebein係統和X-Geraet係統的情報。早在1939年11月,英國人就收到了一個由一名德國的反政府的科學家提供的技術情報資料,稱為“奧斯陸報告”。1940年,通過繳獲的日記、筆記,對俘虜的德國轟炸機領航員的日誌和對被擊落的德國空軍機組人員的審訊記錄,英國人證實了英國技術情報單位最擔心的事情,那就是,德國對盲目投彈的支援是真實的、有效的。

為了摸清德國空軍的真實企圖,英國皇家空軍組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電子情報單位,這個單位裝備有3架過時的老掉牙的AvroAnson轟炸機,機上載有適合工作需要的無線電接收機。經過多次的努力,對Knickebein係統發射的電磁波波束的探測終於在1940年6月獲得成功,英國人探測到了一個400~500米寬的波束,並在31.5兆赫茲的頻率上找到了預期中的信號調製的特征。隨後英國人又發起了針對德國Knickbein係統的“頭痛”行動。最初英國人采取的防禦性措施是安裝使用陸基的噪聲幹擾發射機,並讓其在Knickbein係統的頻率上工作。這種發射機是由醫療設備——燒灼傷口的電子透熱治療儀器改進而來的。

英國人的第二項措施是征用所有能夠加以利用的洛倫茲著陸係統發射機,經重新裝配後作為幹擾發射機使用來對付Knickebein係統。由於當時英國可以得到的這些發射機的功率都比較小,因此它們隻是能夠幹擾Knickebein係統的信號,但是還無法實現英國人既定的目標,那就是促使Knickebein係統波束發生彎曲,使轟炸機的航向偏離轟炸目標。英國人在陸基告警接收機方麵做了更多的工作,經過改進,這些告警接收機可以確定Knickebein係統中的諸多頻率在某一天的具體使用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