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磁波在醫療上的發展(1 / 2)

自1895年以來,電磁波在醫學上的應用得到了廣泛而深入的發展。

Χ射線透視機

當倫琴發現X射線以後,不久就被應用在醫學診斷上。因為X射線是一種有能量的電磁波或輻射,利用X射線的貫穿作用,醫學上可以進行X射線透視,一般用來檢查骨的損傷情況,但在當時X射線機的結構非常簡單。隨著對電磁波的了解,更精確、更安全的診斷儀器在醫學上發揮作用,如CT和磁共振成像技術。磁共振成像是目前頭部和頸部診斷成像的最佳技術,磁共振成像技術是利用物質中原子核的磁矩在恒定磁場作用下對高頻電磁場產生的共振吸收現象而得到斷層圖像的方法。磁共振成像技術與常用的X射線透射電腦斷層照相術(X-CT)及超聲相比,有很大優點:能提高與分子環境有關的弛豫時間(因熱量而導致的動態平衡所用的時間)等參數,提高分辨率的三維結構圖像,從而得到病變性質的判斷依據和血流、代謝過程的一些參數。所以磁共振成像技術正在得到廣泛的應用。用肌磁場得到相關的體電流分布,用磁共振譜診斷腫瘤。

磁共振成像技術已是當今醫療中的重要診斷依據,現代醫學微波治療中的微波是指頻率從300兆赫到300吉赫範圍內的電磁波。在20世紀30年代,醫務工作者發現了微波的生物效應。

在臨床上,微波與生物體的相互作用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微波致熱效應和非微波致熱效應。微波治療儀所采用的微波熱療是一種非接觸加熱方式,不存在因電接觸造成的熱灼傷和電灼傷的可能。近幾年,由於各項技術的日臻完善,使得微波治療無需麻醉,可在門診完成,具有簡便、安全的特點。

微波治療在國際、國內已經應用多年,其療效已得到世界醫學界的肯定。在手術時以其優越的止血效果,先進的作用原理,微小的組織損傷,而被喻為取代電灼、冷凍、激光的新技術。當前眾多的微波治療儀是一種利用微波對各種疾病進行治療的新型醫療儀器。它除具有深層加熱的特點外,還具有操作方便、定位準確、安全性高以及造價低。通過配備不同的附件設備,可對多種疾病進行治療,適用於婦科、泌尿科、肛腸科、耳鼻喉科、外科、皮膚科等科室。

微波治療的特點是采用高頻率局部輻射,在較小的微波功率輸出條件下,即可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微波對人體組織的熱效應效率高、穿透力強、具有內外同時產生熱的優點。微波在人體組織內產生熱量,作用可達5~8厘米,可穿透衣物和石膏等體表覆蓋物,直達病灶部位促進血液循環、水腫吸收和新肉芽生長。

醫療史上的高峰——高頻電磁波刀

高頻電磁波刀,又稱LEEP刀,它是1981年由法國人首次報道、20世紀90年代廣泛應用的,它通過圓形電極切除宮頸組織,方形和三角形電極切除宮頸管組織。

LEEP手術的另一個提法為“大環狀宮頸移行帶切除術”。

1.高頻電磁波刀的原理

高頻電磁波刀是采用高頻無線電波通過金屬絲由電極尖端產生3.8兆赫的超高頻電磁波(微波),在接觸身體組織的瞬間,由組織本身產生阻抗,吸收電磁波產生高熱,使細胞內水分形成蒸氣波來完成各種切割、止血等手術目的,但不影響切口邊緣組織的病理學檢查。高頻電磁波刀與傳統電刀的原理是不同的:傳統電刀是由電極本身阻抗,因電流通過而產生高熱來達到手術目的,輸出頻率是0.3兆~1兆赫,而高頻電磁波刀射頻轉化的熱能產生於組織內部,由射頻產生正弦波使細胞內水分震蕩,產熱蒸發,發射極所接觸的細胞破裂從而使組織分開,而射頻發射極本身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