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無線電技術在工業、農業和醫療等各個方麵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電磁輻射對人體生理的影響問題,也就理所當然地受到了人們的注意。
觀察和實驗發現,人體對於不同波長的電磁波,反應是不同的。那些頻率比較低的電磁波,幾乎能全部透入人體的組織,而頻率很高的微波,則能把它的大部分能量在表麵變成熱。為什麼微波會在人體上引起這種“熱效應”呢?
原來在微波輻射之下,人體組織內部的分子,受到頻率很高的電磁場交替變化的作用,也發生了相應的振動。正是這種振動,在克服黏滯和阻礙的過程中,把電磁能量變成了熱。實驗還有趣地發現,水分子的高速振動會吸收較多的能量。由於這個緣故,那些水分較多的組織,在微波照射下,會升到較高的溫度。
如果微波輻射的強度不很大,機體溫度的升高,有利於加速血液的流動,促使微血管的擴張,加強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營養,使組織的愈傷、再生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小功率的微波輻射,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對於止血、鎮痛、平複痙攣、消退炎症有幫助,可以用來治療癤、癰、挫傷、肌炎以至神經炎、關節炎、風濕病、麻痹症之類的毛病。
可是對於大劑量的微波輻射卻得注意,因為那會造成明顯的損害。譬如拿眼組織來說,那是一個富有水分的地方,如果用3厘米波長的微波,以280毫瓦/厘米2的功率連續照射3分鍾,水晶體的溫度就會上升到47℃。倘若時間持續到5分鍾,那就會引起水晶體的混濁。高強度的微波輻射,還會對血液係統和循環係統造成障礙,使白細胞、紅細胞減少,凝血時問縮短,胃腸黏膜充血,胃內溫度上升,出現惡心和食欲減退。倘若長時間地、不間斷地讓大功率微波照射腦部和耳部,會引起條件反射受抑製,並且昏昏欲睡。
這種電磁輻射對於人體所產生的有害影響,叫做電磁汙染。對於這種汙染的看法是一個現在正在爭議中的問題。
意大利的《時代》雜誌,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叫做《每天都在向我們進攻的看不見的敵人:電磁汙染》。其中說到:“看來,水和空氣被化學品和廢棄物汙染並不是危害人的心理和物理平衡的唯一因素,而人為地造成的電磁波以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可控製的規模充斥在我們周圍的空間。”
文章還提出了“人類這一活動的後果是什麼”的問題,並且介紹了米蘭醫學院路易吉·澤卡博士的看法。他認為電磁輻射破壞了我們生活環境的化學特性和物理特性相平衡時所形成的自然電荷,並且已經觀察到在實驗造成的高壓線環境中,“蜜蜂改變了它們通常的生活習慣”。澤卡還說,“我們輕易地整天穿著合成纖維做的服裝和襪子,它們會使我們聚集靜電”,並把“赤腳行走一段時間”和“洗海水澡後會感到舒服”的原因,說是“一方麵由於赤腳行走的自在”,同時也因為“鹽水對釋放所有這些電荷是有利的”。
2011年,美國《新聞周刊》也發表了一篇題為《厲害的電磁波》的文章,說了這樣的話:“城市裏新建的電視發射台,農村中伸展的輸電線,為指揮空中交通而增設的雷達站,革新的消費品如微波爐灶和民用無線電等,美國生活中應用的電技術正在激增。這些裝置,每一樣都帶來明顯的好處,但是也產生一種看不見的而且可能是暗中為害的汙染,即電磁輻射。許多專家認為,大氣中的這種‘電煙霧’的密集程度,還弱得很,遠遠不足以對人類造成嚴重影響。但是,最近有一批大叫大嚷的科學家和主張環境保護的人卻指責說,反複的低劑量的射頻和微波輻射,可以造成種種障礙……”
“關於接觸射頻和微波輻射的官方安全標準在1957年規定是每平方厘米10毫瓦,這是已知的造成損害的最低程度的1/10。即使是今天,也沒有什麼人受到接近於那個劑量的輻射。”據環境保護局的調查報告說,98%以上人口接觸的輻射還不到安全標準劑量的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