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貝多芬“很生氣”
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善意永遠都是相互的,當你需要幫助時,首先要付出自己的真誠與善意,他人才可能對你付出真心。關愛禮讓,從我開始。
不喧嘩,做一個文明觀眾——
當我們去電影院欣賞電影,或者去音樂會觀看演出時,現場往往動輒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在這種場合,如果一個人大聲喧嘩,成百成千人都會受到影響。當眾喧嘩的後果看來真是嚴重啊,我們一定要當一個文明觀眾。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他創作的音樂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眾所周知,貝多芬不僅熱愛音樂,而且對音樂充滿了敬重,在演奏樂曲的時候,貝多芬是不允許被打擾的。
隨著貝多芬名氣越來越大,很多附庸風雅的貴族,有的根本不懂得什麼是音樂,卻硬要“欣賞”貝多芬的音樂。
記得有一次,在一場大型演奏會上,貝多芬在台上演奏《月光奏鳴曲》,人們都在靜靜地欣賞這如詩如畫的音樂,沉醉在夢幻般優雅舒暢的意境之中。突然有一個貴族大聲喧嘩,貝多芬立刻停止了演奏,並厲聲責罵道:“我絕不給這樣的人演奏!”一個親王看到這位貴族非常難堪,出來勸解,貝多芬卻毫不相讓,對親王說:“親王閣下,您之所以會成為貴族,完全是憑借您高貴的血統,而我,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現在,世上有成千上萬貴族,將來還會有貴族成千上萬。而貝多芬,無論現在和將來,都隻有我一個!”說完,貝多芬氣憤地離開了演奏會場。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貝多芬對音樂的尊重,在演奏會場上,他絕對不允許有喧嘩的聲音出現,因為這種毫無禮儀的行為是對音樂的褻瀆。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也應該明白,在公共場合,如音樂廳、博物館等,我們一定要遵守公共秩序,絕不可大聲喧嘩,擾亂別人的欣賞和參觀計劃,做一個文明的觀眾、遊客。
好禮儀加油站
閱讀提示:貝多芬為什麼會生氣呢?你覺得在公共場所大聲說話的行為正確嗎?
人文熏陶:在公共場合絕不大聲喧嘩,這是每一個文明的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本社交禮儀。
你的選擇:在公共場合,如演奏會、博物館等,我們一定要遵守公共秩序,做到不大聲喧嘩,不擾亂別人的參觀和欣賞計劃,做一個文明的觀眾。
按順序排隊,提高自身的素質——
無論是去公園,還是去遊樂場所,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買票。這種場所一般排隊買票的人比較多,所以我們要按順序排隊買票,如果不遵守秩序,想插隊到他人前麵,那麼就會引起眾人的不滿。
02 幽默的售票員
在英國的一個大型機場售票廳裏,許多旅客正在按順序排隊購票。由於遊客太多,隊伍排成了一條長龍。有不少時間緊迫的旅客不得不放棄購票,而正在排隊的旅客,也有不少紛紛發出抱怨。
這時候有一個排在隊伍最後的西裝筆挺的紳士大聲抱怨售票員效率太低,耽誤了他寶貴的時間。
時間一分一分過去了,這位紳士不僅沒有住口,反而越說越氣,最後他粗暴地撥開眾人,來到售票窗口,對售票員說:“你知道我是誰嗎?”
麵對紳士威脅式的話語,售票員沒有和他爭吵,而是向別的旅客問道:“你們有誰能幫這位先生回憶一下嗎?他已經不記得自己是誰了!”
大家頓時哄堂大笑,這位紳士則羞愧得滿臉通紅。
紳士的表現很沒禮貌,幸虧售票員能夠心平氣和地麵對紳士的威脅,並以幽默的話語批評和教育了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要明白,在一些特殊的公共場合,如購買車票、門票或乘坐交通工具時,一定要遵守公共秩序,按順序排隊,不要插隊,也不要大聲喧嘩。
好禮儀加油站
閱讀提示:麵對無禮的乘客,售票員是怎麼答複他的?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人文熏陶:在公共售票場合,按順序排隊購票,這是每一個文明的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本社交禮儀。
你的選擇:在一些需要排隊的公共場合,一定要遵守公共秩序,按順序排隊,不要插隊,也不要大聲喧嘩。
尊重和肯定他人,才更容易獲得幫助——
出門在外難免要請求他人幫助自己,譬如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時,辨不清方向,這時可能就需要向他人問路,請他人幫忙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態度,尊重他人,肯定他人,文明求助,這樣才能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幫助。
03 女士的請求
卡耐基是世界知名的人際交往大師。他曾告訴人們,自己在交際上麵上過的最重要的一課,是一位容貌漂亮、姿態優雅的女士教給他的。
回憶起當時的情形,卡耐基這樣說道:“有一天晚上,在人際關係的課堂上,我正和學生討論到某些店員使我們受氣的情形。我們舉了很多例子,有些店員對顧客根本不理不睬,有的則更惡劣,沒有禮貌”。“最後輪到這一女士發言,她說:‘我並不責怪這些可憐的店員,有時顧客對他們也很不客氣,不尊重他們。我常常享受他們最親切的服務,他們都對我很好,我有一套方法。’”“於是她告訴我們她的方法:‘我走到店員麵前,向她微笑著說,你可以幫忙嗎?我幾乎從來沒有被拒絕過。’”“有誰忍心拒絕一位笑臉迎人、可愛的小婦人的請求呢。”“不過這隻是秘訣的前半部分。她繼續解釋後半部分:‘我很快再補充說,我對我所要買的這樣東西不是很了解,我需要店員提供意見。’不管我隻是買一個小小的紐扣或買冰箱,我都運用同樣的方法。那些店員總是急切地想幫我忙,而且盡可能拿所有的樣式出來給我。你可以將這種方法運用到機票櫃台、百貨公司、旅館、計程車和餐廳,你還可以更廣泛地運用到很多地方。”
當我們出門在外時,很多時候需要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幫助,難道他人向我們提供服務或者幫助是理所應該的嗎?當然不是,所以,我們要付出自己的真誠與善意,讓對方覺得自己受到了肯定和尊重,這樣,對方才會發自內心地願意為我們提供服務或者幫助。如果我們小朋友能夠明白這一點,那麼,與他人交往將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了。
好禮儀加油站
閱讀提示:故事中的女士是如何求得他人的幫助的?你認為怎樣做,他人才更願意幫助自己?
人文熏陶:我們隻有對對方以禮相待,他人才可能對自己以禮相待,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善意永遠是相互的。
你的選擇:當你需要幫助時,首先要付出自己的真誠與善意,這樣,對方才會發自內心地願意為我們提供服務或者幫助。
尊重他人的風俗習慣——
我們國家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而社會的大分工,使我們平時隨時可能遇到其他民族的朋友。不管對方是否跟自己是同一個民族,首先一定要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對待任何一個其他民族的人,我們都要以禮相待。
04 周總理參加潑水節
1961年4月,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來到美麗的孔雀之鄉——西雙版納景洪,和邊疆各族人民共同歡慶一年一度的傣曆新年潑水節。國家總理的到來,城市沸騰了,人們奔走相告,扶老攜幼,懷抱鮮花擁向街道,擁向碼頭,用民族的最高禮節來迎接人民的總理。
周總理興致勃勃地換上傣族服裝,手持銀盆與各族人民互相潑水祝福。周總理當時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他參加潑水節時,不僅穿著傣族人民的服裝,還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跳舞。為周總理的身體著想,警衛員想撐開傘為總理遮擋,不過周總理堅決拒絕打傘,他要與傣族人民共度美好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