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一章 議政(1 / 2)

大內,福寧殿

趙恒的身子越發的不好,處理政務的精力漸漸不足,很多事務都由劉娥一手操辦。今日接見王璿,也由劉娥作陪。

多年的相互配合,劉娥與王璿之間,逐漸形成某種默契,一個在內宮支持王璿施政,一個在外朝為內宮奧援,彼此間相互借重,亦是生存之道。

“卿家要建立銀行體係,嗯,也是對質庫弊端的改良,頗為不錯,可在一路試行。”趙恒很費力地看完條陳,感覺王璿倡議銀行製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過是鼓勵人存錢生息,再用錢放貸,賺取其中差價,與質庫並無太大區別。

“謝陛下,臣已與丁大人、王大人商議,舉賢不避親,擬讓王雍、劉非主持,望陛下恩準。”王璿信心十足,大膽地舉薦親信之人,他有把握趙恒接受。

趙恒一怔,卻搖了搖頭,道:“劉非跟隨丁謂多年,倒是億元幹吏,你家的七哥.嗯,老成穩重,倒是主持大局的難得人才,準奏。”

“陛下,今歲河北大閱,各部七萬大軍已基本就位,但需陛下下旨。”

趙恒眉頭微蹙,有些不耐煩地道:“兩年一大閱,靡費太重,卿家為何要堅持?”

從王璿擔任執政開始,便建議定期抽調兵馬,以兩年為期,赴河北會操,雷打不動。每次數萬大軍都靡費頗重,好在王璿的施政,給大宋國庫帶來豐厚的受收益,即便如此也讓他不免肉痛。

“陛下,朝廷向西進取河西,向南橫渡大洋,練兵經商,國力日上。但是,這些不過是小打小鬧,契丹方是百年大患,臣請河北大閱,正是迷惑契丹,又不讓禁軍沉迷風月,喪失了本份。”

趙恒搖了搖頭,不再說話,反正是兩府議定的事,王璿又非培養私家武力,怎麼說也是為了大宋朝廷,他也不便再說。

劉娥卻莞爾一笑,道:“王相公,甘州事,如何?”

王璿心下一顫,不免想起位文寶公主,自滅黨項決裂,從此天涯路人。

不過,他對文寶公主並無情愫,甚至連斯魯比婭,也僅僅是側室而已,正室懸空,隨著他地位的上升,無人再勸他,大家都明白,他認定的事,便是趙恒和駕鶴西去的王旦,也無法說動,王家幾個兄弟,以遍地開花結果,他無論從能力還是威信,都不斷高漲,所以也無人再說了。

“該動手就動手,斷不能有一絲猶豫,秦臻在涼州與歸義軍曹家聯係,但需朝廷議定,便可東西夾擊,一舉蕩平甘州,夜落紇連逃亡天山的機會也沒有。”

王璿在議政時,充滿了鐵血殺伐,沒有一點感情在其中,又道:“如今,唯一擔憂的是契丹,雖南北盟好,但契丹仍如一把利劍令人不安,兩年一次的大閱,也在於吸引契丹注意,減少河西壓力,圖謀甘州,要的便是準、快、狠,夜落紇並不在話下,絕不能給契丹一點反應時間。”

他早就開始謀劃回鶻,以成為權同知機速司的秦臻,親自坐鎮涼州,配合河西路經略安撫使上官秋,全力針對回鶻。

趙恒沉吟之際,劉娥卻道:“王相公此言甚善,回鶻雖有銳兵,卻不可持久,無法與朝廷對抗,契丹一旦插手,河西又是一片亂麻。”

“夜落紇事朝廷恭敬,襲取恐怕.”趙恒很矛盾,他知王璿的河西戰略,拿下甘州打通河西,大宋的觸角便深入西域,完全控製貿易通道,與東南沿海的海上貿易通道,形成東西呼應,徹底解決大宋開國局麵窘迫的形勢,真正的天朝盛世才算開始。

但是,夜落紇對朝廷頗為殷勤,若輕兵襲殺滅國,恐怕給人留下口實,令他溫文爾雅的形象,遭到破壞。

“陛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與其留給契丹人,不如朝廷笑納。”王璿臉頰閃過一抹得色,道:“以河西、陝西的八萬大軍,可輕鬆襲取甘州。”

“此事,尚需商議。”趙恒下不定決心,索性暫時擱下。

王璿默默點頭,早料到趙恒舉棋不定,他本也沒打算太快行事,攻伐甘州,僅是打通河西戰略的一個環節,並不是太難實現。

甘州已在朝廷東西夾擊之下,囊中之物,隻要契丹沒有大動作,取之不難。盟好,笑話,在絕對利益麵前,簡直狗屁不是。

如今,黨項亡國已十年,他早就轉官參知政事,就在幾天前,趙恒有意他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必是劉娥圖謀。

王璿退出來後,卻沒有一絲猶豫,他十餘年的努力,三十餘歲所聚聲望,完全有資格成為宰相,加不加修國史,他並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