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零章 金本位(1 / 2)

“雖為朝廷盡力,但畢竟有些過分,日後用之,還須慎之又慎!”王曾稍稍蹙眉,他雖然默許王璿操縱陰謀,認為為了國事手段不那麼光鮮也算是可以接受,但他還是有些反感王璿的權謀。

雖然,有時候他也玩弄一些手段,隻是王璿這次玩的有點離譜,不僅壞了各地軍州守臣的名聲,而且陷劉非等於不義的尷尬境地,那都是王璿的門人啊!

丁謂的目光有些生硬,他顯然對王曾之言大為不滿,但他並沒有說話,反而用他那挑逗似的目光看了看王璿。

令丁謂失望的是,王璿不過是淡然一笑,風淡雲輕地道:“孝先兄說的是,此非常時期用非常之策,不得已而為之!”

王曾對王璿的回應算是滿意,盡管他知道這種不得已而為之還會再次出現,但能讓王璿當麵說出來已屬不易,還是不要再勉強,以免壞了王璿的顏麵,把話說過了頭反而不好。

王璿臉上掛起了那一點興奮,道:“丁大人可是要再加一把力,成敗也就在此一舉了!”

丁謂勉強地笑了笑,他豈能不明白,王璿這個大手筆,實際上已經為他奠定了解決這場危機的堅實基礎,工商大賈不再搗亂,百姓恢複了信心,至少有了一批金銀進入了太倉銀庫,他與王門子弟要做的,不過是扭轉畸形發展的方向,恢複正常的市場秩序而已。

王璿又繼續道:“如今正是利用這個時機,建立一種新的錢幣流通體係,我已經想好樂名諱,就叫銀行,不知怎樣?”

“銀行?”王曾稍稍愕然,疑惑地看著王璿,不明白他到底要做什麼。

丁謂的眼中卻閃爍著異樣的光芒,他從這兩個字中品味出,王璿可能又有新的主張了,而且又是一次新的、具有極大風險的嚐試,或許風險中能有出人意料地機遇,他試探著道:“銀行,子正說的明白些。”

“商賈之所以能夠積累萬貫產業,全憑以錢生錢,把錢財拿到市麵上不斷地生錢,反反複複、不斷往返投入,但他們大多數人的財力終究有限,無法聚集到大量的錢財運作。”

“而國朝民間錢財多是藏於民間宅中,輕易不會拿出,也就談不上錢財在市麵上流通升值,這部分錢為數眾多,僅僅有少許部分被拿出用於度日,其它終究成為死錢,對國計民生毫無用處。如果能夠建立一種職事行當,不同於當鋪的典當,也不同於支賣司管轄的質庫,能把民間存放不動的錢吸收進去,在貸給急需用錢的商賈營生,如此一來小民可以做吃其力,商賈亦無缺錢之憂,且可斷絕奸人高利剝削之苦,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之.”王璿一口氣說了許多,但他還是沒有把話說完,停了下來看王曾與丁謂的反應。

丁謂聽的入神,時不時地點頭稱是,王曾臉色木訥,不知他在想什麼,言利之時——國之利,他勉強可以身體力行,但為商賈謀利他是萬萬不願做的。

“銀行當如何運作,百姓何以安心把錢交予銀行,又何以能掌控商賈得錢而偱?”丁謂忽然問了三個關鍵性的問題。

王璿還是有感丁謂竟然能在瞬間把握住問題的關鍵,他用讚賞、敬佩的目光投向丁謂,畢竟銀行是數百年後才出現的事務,丁謂能夠舉一反三,真不愧是內政高手。

他也知道在唐朝時代,已經出現了辦理金融業務的獨立機構,但經營範圍比較單一,明朝中葉出現的質庫和清朝產生的票號,實際都具有銀行的性質。

這類采取家族式組織管理形式的金融機構,都是獨資或合資經營的,很少有分支機構,資金力量薄弱,業務範圍小。

質庫雖然出世百年,但畢竟還不能算上真正的金融機構,充其量是商賈斂財的工具。

民間近年來也出現了一些小規模的質庫,具有後代銀行性質,但還是沒有擺脫前唐的運營模式,當下道:“銀行不同於質庫,亦可看成質庫的擴大,做為天下閑散小戶錢財與大宗營生之間的中間機構。其內部設置雖與質庫相仿,但涉及營生範圍、運轉模式與分類卻大不相同,以金銀為質押,擴展職事,可以成立執行朝廷大策、製定規策、發行紙鈔、監督處置其它銀行的官府銀行,其它可由官辦、官商合股、商賈私營的銀行,可以分為農桑、工商、海事等等不同專項為主打的銀行,把民間存入錢財計利息放貸,規定還貸日期與每月付利息,但貸款者必須出示可以信賴的信譽、房產抵押。經營不善或是倒閉者,可有銀行盤點其家資拍賣,而盈利者每年都會計本還息,如此以天下錢而生錢、周而往返,可得滾滾不盡之財源,又可使民間無閑散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