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三章 殫精竭慮(1 / 2)

“丁大人,孝先兄,你們看看紙鈔正式流通,還有什麼疑問嗎?”

由於在多年間憂心操勞國事,王璿區區三十餘春秋,滿臉的滄桑、滿目的世故,華發漸生,唯一令他感到自我滿意的是,他的容顏似乎沒有隨著年齡的老邁,而太過於衰敗。

很多時候,他曾經輕聲自言自語,是不是由於自己兩世為人的緣故,令自己容顏沒有太大的變化,每每說罷都不禁為之啞然失笑。

今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在高效的行政機構運作下,大宋的國策發生了一些耐人尋味的變化,京東路實施銀行體製,同步發行以黃金、白銀混合體製的紙鈔,比唐代的飛錢更進一步,紙鈔數額方麵有不等額度,算是很大的進步,紙鈔被定名為“皇宋寶鈔”。

皇宋寶鈔正式頒行天下,取代銅錢為交易所用的貨幣,包抄分為一文、兩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五百文、一貫、五貫、十貫、二是貫、五十貫、百貫之分,京東皇宋銀行不得收支銅錢,紙幣定期進行破損代換,而且是免費進行代換,但朝廷並沒有禁止使用金銀交易,甚至出現了銅質的紀念性錢幣,雖然沒有明確說明可以流通,但上麵標有等值的價碼,民間除了收藏外也有人拿出來交易。

皇宋寶鈔和金銀、銅錢並列流通的日子,就要在今天最後的決斷中裁定,大宋朝廷將在京東,取消正式交易中的金銀、銅錢貨幣,取而代之的是以金銀,做為後盾的皇宋寶鈔。

這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意味著日後紙幣,將是市麵上唯一的合法貨幣,銅錢被徹底取締,成為輔助性貨幣,而金銀自動降為貴重金屬貨幣存在,茲事體大。

丁謂、王曾二位執政和劉非,來到了王璿的府邸會商。

“雖然,寶鈔剛剛開始發行,但朝廷已有了充足的儲備來支撐,大可不必擔憂太多。再說,有些時候民間私下交易,還是會用質庫的押票,方便便利,紙鈔橫空出世,首先會得到商人們的擁護。”丁謂思慮再三後,做出了一個明確態度,他已經和王璿綁在同輛戰車上,在態度上必須要明確,因為王璿已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離首相僅一步之遙。

王璿對丁謂之言,顯然是非常讚賞,之所以丁謂還是他的盟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方的經世之才,對於整個帝國財政也是一個良好的嗬護。

盡管這個時候,劉非等人已有能力擔負天下經濟大任,但他還是覺得丁謂或不可缺,與虎謀皮未嚐不是曆練,何況丁謂並非大奸大惡,反而豁達幹練,與之共事,令人如沐春風。

他的目光又轉向王曾,問道:“二孝先兄意見如何?”

王曾爽朗地笑道:“既然丁大人成竹在胸,那在下還能有什麼說的呢!不過,有時候一張紙,的確不能讓人全然放心。”

很顯然,他雖熱情有期盼,卻無法全然放心。

劉斐卻淡淡一笑,道:“皇宋寶鈔以金為儲備,早該正式頒布天下了,而不是一路試行。”

王璿對李長秋報以會意的微笑,能把寶鈔徹底推行天下,真算是了件大心事。不過,王曾、丁謂、劉非三人代表三個不同態度。

王曾嗬嗬地笑道:“如此,我也能鬆上一口氣,稍作甘泉之飲了。”

王璿風淡雲輕地笑道:“孝先兄想做甘泉之飲,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日,天下紛紛攘攘,越是太平世道,難纏的事情越是難以理順,還是勉力而為之吧!”

王曾並不為王璿之言而有任何不悅,做為權力欲望極重的他,自然是希望繼續執掌政務,甚至是問鼎首相,不過是王璿的聲譽、權謀壓抑了他的欲望,長久已經養成對王璿深深地敬畏,讓他不敢再有非分之舉。

而王璿雖然反駁他的甘泉之論,卻從另一個角度,給了他一個明確的信號,他絕不會喪失自己既得利益。當然,他也認為目前朝廷政治格局的穩定還離不開他。

尤其是在他的主持下,大宋的的經濟,多年來一直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國內建設上也取得非常大的成功,他是居功豐偉,這一點朝野上下自有公論,或許他還能更上一層樓。

“皇宋寶鈔之後,下一件大事,便是甘州!”王曾對財貨並不十分在行,作為參知政事,主要執掌邊務,對邊事極為上心,也是河西戰略最堅決的擁護者,思緒卻已經飛到了西北。

契丹短期內不可能有大動作,朝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內政上,他隻能忍耐著,盡可能地爭取邊務最大利益,維持整個帝國對周邊恩威兼顧的強大優勢。

當寶鈔試行逐漸成熟後,他就把河西、還有大理並海外五項事宜的交變提上了議程,且要朝廷做好進入西域的各項準備。